圖/陳王時
台灣是東亞——澳洲候鳥遷移線中重要的一站,許多候鳥沿著這條遷移路線來到台灣進行休息或者度冬。因此,對於候鳥的保育來說,台灣是全球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候鳥常常可以給我們不同的啟發,可能是牠們的長相、行為或者特殊的鳴叫聲,都能給人一些不同的觀感。本次介紹的尖尾鴨,就像一位身穿西式正式套裝的紳士,不僅有領結,還有燕尾服,加上頭部宛如梳得油亮整齊的頭髮,讓人感受到牠的氣質與不凡。
尖尾鴨俗稱尖尾仔,是中大型的雁鴨科鳥類,也是飛得最快和最遠的雁鴨。雌雄之間的體色相差甚大。公鴨頭部暗褐色,後頭側有一醒目的白線延伸至頸側,胸、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黑色,兩根中央尾羽極長,有如燕子一般,在繁殖季節時更顯美麗;母鴨全身褐色,有黑褐色斑,腹部以下白色,擁有相當良好的偽裝顏色,可以免於受到敵人捕食,保護牠們與幼鳥的安全。

尖尾鴨主要繁殖地在北方,比如西伯利亞、新疆、蒙古一帶,度冬地最遠可以到達赤道附近,在台灣,每年約九月中旬就可以看到牠們,十一月中旬為最盛期,直到隔年四月,牠們才飛回北方的繁殖地。
尖尾鴨主要的覓食環境是水塘、灘地、溪溝以及水田,牠們會選擇夜晚或清晨時段到水田覓食,或在退潮的時候到溼地周遭的灘地覓食,以水中的蟲、魚、蝦、螺、貝以及植物的嫩莖或果實種子為食。覓食的時候,整個頭部插入水中,僅看見尖尖的尾巴,十分有趣!
尖尾鴨是台灣普遍的冬候鳥,通常成群活動,除了關渡溼地外,宜蘭、台中、嘉義的溼地也是容易觀察到尖尾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