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法師
禪門行者以斷煩惱,了生死為要;相信因緣果報,注重明心見性;證驗業報輪迴,參透本來面目,亦是禪修不可或缺的認知。
引導學禪五法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上周以「禪宗的特殊教育」為主題,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持,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禪講師研究院學僧永中法師、女眾禪學堂輔導滿欣法師為與談人。
永本法師指出,禪師引導學人的方式有:一、不說破:教人自知佛性本具,往內心找,莫向外求。二、疑情:禪宗說,「即心是佛;無心是道」,是這樣嗎?應該自己去想、去體會。三、禪機:給你一點指示,自行參究。四、行腳參訪:從雲遊中去參究心性。五、悟:重視生活中行、住、坐、臥的體悟。
六祖惠能三法門
慧讓法師將惠能大師的禪修歸納為三個法門:一、無念:惠能初到黃梅,五祖問:「你來何所求?」惠能答:「弟子唯求作佛。」五祖聽後說:「南方獦獠怎可作佛?」惠能毫不動氣回答:「人雖有南北,佛性何分南北。」二、無相:惠能南下,惡人欲加害,隱藏獵人群中,現在家形相,吃肉邊菜,經常網開一面慈悲放生。三、無住:沉潛修持,安住獵人群中十五年,經過一番磨鍊,自覺因緣成熟,才離開弘法度眾。
德山棒,臨濟喝
滿欣法師說明〈當頭棒喝〉這句成語源於禪宗,是禪門特殊教學法。德山禪師以棒打點醒,截斷學人的心識活動,「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測試學人臨機反應,和星雲大師受教「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有異曲同工之妙。
臨濟義玄禪師為斬斷行者的邏輯思惟,覺悟心性、體悟人生,常以「四喝」接引徒眾,「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德山棒如雨點,臨濟喝似雷奔」傳為禪門千古佳話。
趙州茶,雲門餅
永中法師揭示趙州從諗駐錫觀音院「喝茶去」的公案。學人參訪趙州禪師,無論初訪或常客,他都說:「喝茶去。」一旁的院主覺得奇怪,問趙州:「第一位學人不曾來過,禮貌上應該請他喝茶;但第二位學人已來過多次,為何還請他喝茶呢?」趙州於是對院主說:「院主!你也喝茶去吧!」院主當下就開悟了。
法的實相,是超越語言文字的,是生命體證的境界,不容有思量分別的餘地。某僧問雲門文偃禪師:「如何能超佛越祖?」雲門答以「餬餅」,言明超越佛祖,就在日常衣食住行之中,像穿衣、吃飯一般的平常,別無他意。
黃龍三關,認識自己
永本法師結語提到「黃龍三關」公案。慧南禪師接引學僧,總是層層逼問:「人人都有生緣,你的生緣在那裡?」「我的手像佛手嗎?」「我的腳怎麼像驢腳?」其要旨是問學僧輪迴轉生的因緣,點明人的自性與佛相同,都能成佛,並指出人與驢都輪迴於六道,形體雖異,本質上並無二致,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用這些機鋒問答來點醒學僧。
禪宗祖師特殊的教學法,以看似極端的手段點出真心,接引勘驗學人,把當下的精神與實際生活結合,最終目的,就是要學人從生活中去體悟法意與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