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漫漫長路,一期一會的福分,是前世種下的因;十月初的金秋夕陽中,與佛光山初遇,是今生得到的果。不二門前,清風徐徐,洗滌了旅程中的塵埃,美味的素齋盛盈著無私的奉獻,品嘗嘴裡的甘甜時,涓滴感恩在心頭。圖/nyochi
遙遠的漫漫長路,一期一會的福分,是前世種下的因;十月初的金秋夕陽中,與佛光山初遇,是今生得到的果。不二門前,清風徐徐,洗滌了旅程中的塵埃,美味的素齋盛盈著無私的奉獻,品嘗嘴裡的甘甜時,涓滴感恩在心頭。
空氣裡的芬多精,舒緩了我們緊繃疲憊的情緒,永光法師在演講中,教導我們從「三好」落實孝親感恩的真諦,學習「給」,給人一抹微笑,給人歡喜、給人因緣,對萬事須有陽光般的思想……我們學會了如何追求內心的富有。
疲勞的一晚過去了,第一道曙光從葉縫映射入眼簾,佛光輕灑,陰翳的雲淡了,繾綣汙濁的風清了,喧譁浮躁的心沉澱了,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荼蘼,歡喜承受潔淨的露水,淡淡的幽香渲染大塊文章,尋到通往寧靜的津渡,霧嵐的涼意繚繞著禪意,伽藍的木魚聲、震人心魂的鐘聲迴盪在耳邊,端坐在大雄寶殿前,有那麼一刻,我彷彿看見頭頂上未下沉的月,在靜謐中與我一起等待。
漫步至佛陀紀念館,聖殿莊嚴,縷縷檀香沁人心脾。在佛前,我們為常常關心我們、在花蓮弘法的師父虔誠祈禱,也帶著法師吟唱的祝福,希望日後在邁向未來的每一步時,都能貢獻所學,努力練習對社會的反哺,負擔起責任,奉養父母,真正體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
正如師父常常訓勉我們的,不應著於分數計較,而要在更寬廣的空間發揮所長;不迷於情感的糾纏,要在慈悲的原野奔馳;不陷於生活的壓力,而在智慧的海洋遨遊。永遠堅持一份純真善美,永遠保有一份靈慧善巧。
這趟高中畢旅,身心的收穫多麼豐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