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先有一個正當合理的名義和理由,這樣才有辦法產生正面的號召,進而把事情做好。
四大基金(退撫、勞退、勞保、郵儲)如今會因盈正股票弊案而火燒連環船,並成為大家的箭靶,主要就是自我定位不明,因此埋下進退失據的引線。
在金融市場裡,贏家種類很多,股神巴菲特擅長找尋明珠來長期投資;金融大鱷索羅斯勇於狙擊市場弱點,狠進狠出;債券天王葛洛斯則穩紮穩打,不貪功。
這三大高手雖各有千秋,卻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身的投資屬性很清楚,有了明確的定位,努力才有方向,操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反觀政府四大基金,很明顯的有定位錯亂的情形。就獲利面來看,想保本穩健獲利,卻又大量委外操作,投入風險波動大的股市;想長期投資,卻常在股市未被明顯低估下,就銜命進場護盤,充當國安基金的前鋒部隊。
從操作面來看,四大基金投入股市上限為一點三兆元,實際投入金額則在六千億元上下,但面對如此龐大的資金水位,我們卻看不到有人可以說明投資配置的理念是甚麼,儘管投入股市已是四大基金資產配置之一,但投入規模龐大,應該要針對投資部位訂立配置準則,進行分類。
以台股的規模來看,操作五億元不難、五十億元不簡單,五百億元則很困難,以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為例(台股部分),過去五年的優選者規模都不大,鮮有超過百億元者。而握有千億元投資部位的壽險類股績效,則長年不振。由此可見,四大基金絕不能單純的以一般基金評量標準,來選擇代操業者或過分期待操作績效。
針對獲利面,我建議四大基金應對投資部位明確分類與定位,例如五成資金以大型績優股為主,兩成為中小型潛力股,三成現金則待市場出現恐慌或跌破五千點再逢低承接。
至於操作面,術業有專攻,單是台股基金市場,就有平衡型,高科技、指數型和中小型等等分類,因此四大基金應就不同的資金定位來找尋操盤人,將彼此的權責利益給說清楚,才能充分授權、有效管理。
四大基金雖然給負責任與受益人各不相同,但總歸來看,都是百姓一點一滴的血汗錢,甚至是下半生的依靠所在,希望政府有關單位能慎應此事勿弄險,思考具體點再將政策定調,如此才能防患未然的興利除弊,全民財富才有保障!
張麒(新北市/證券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