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報導】在大陸江西省高安市賈家古村裡,方圓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建有十三座廟觀、十八尊神塑、六所書院。這些廟觀、書院,是依風水而建、按方位而立,集儒、道、佛三教文化於一村,歷經千年,仍保持著古樸典雅、雍容大度的民風,令人稱奇。
翰第閣是賈家古村標誌建築,青磚黛瓦、簷角飛翹,雄偉壯觀,正上方雕刻有「佘山賈村」。進翰第閣,順著村中巷道,現存三百多幢元、明、清古民宅,青磚灰瓦木質結構,馬頭牆外飾樸素莊嚴,重內不重外的民居建築風格,也體現了典型的贛派建築特色。
這些建築,依循六十四卦相演繹的六十四條巷道,又巧妙地在周邊連成一片,僅留八個進出關門,專人值守,朝開夕閉,使全村成為城堡式封閉結構。熟悉地形的本村人走在其中,感覺四通八達,外人進入後則很難單獨走出來。這種以易經八卦設計布局的理念,全國罕見。
而賈家古村中心—賈氏宗祠,建於明洪武年間,清嘉慶年間重修。宗祠的主體建築有四棟,中軸線的理念類似北京故宮建築群,內部建築結構上則融合南北風格,布局體現中國古代建築天人合一的思想,尤其是七進七出的宏大建築群體,其工藝與規模,在現存的古村宗祠中也極為罕見。
除了村南象徵佘山賈家文化的七級玉塔外,賈家古村還有十二座庵堂、寺廟、道觀,分布在村莊周邊,不僅象徵佛教、道教和諧共存,也期望福蔭子孫、家族興旺。
賈家古村有很多堂號,每個堂號都有故事。比如「崇義堂」,說的是面臨破產的賈庭享,為發工資而典當妻子的陪嫁品,工人感其誠信,即使沒拿到工資,還堅持繼續工作的故事。其他如種德堂、厚德堂、樹仁堂等堂號,是傳遞仁義道德理念。
此外,賈家古村的雕花很美,八成以上的門窗都雕刻梅花圖案,取「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告誡子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賈家古村的巷道設計,在巷道交會處,會把牆角砌成長方形的平面條石塊,既增加巷道寬度,又可避免牆角傷人,故稱「謙讓牆」,潛移默化影響著賈家古村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