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集‧翰海微瀾】《魔戒》裡的黑袍 ——文學文物探索

文/雲窗 |2012.11.22
1546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七二年,剛拿到牛津大學莫頓學院文學博士的里克‧傑寇斯基(Rick Gekoski),接到了學生宿舍舍工查理打來的電話,他說: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正要搬家,因此託他代為清理一批垃圾:「你喜歡托爾金先生的書吧?他要我把一件舊校袍扔掉,我想也許你想要?」

托爾金不僅是英國著名的作家、詩人,以及語言學家和大學教授,同時他所創作的奇幻文學作品,如:《哈比人歷險記》、《魔戒》與《精靈寶鑽》等,更是舉世聞名的經典史詩。

其中《哈比人歷險記》是托爾金一九三七年完成的第一部作品。這是一部同時適合兒童與成人閱讀的童話史詩。由於銷售成績優異,出版商勸說托爾金創作續集。於是托爾金一生的代表作——《魔戒》三部曲,在其後的十二年間陸續問世。

《魔戒》的敘事起始頗似兒童文學,然故事漸入佳境後,托爾金的寫作風格迅速變得嚴肅而深沉。這個故事的原名: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之王),其中最主要的反派角色——黑魔王索倫,擁有一枚統領其他戒指的魔戒,故事發生在平靜如同一般英國鄉村的哈比家園,隨著魔戒爭奪戰的展開,主角哈比人,以及精靈、樹人、矮人、巫師等,足跡便橫跨了整個中土大陸。

《魔戒》是二十世紀西方最流行的兒童幻想文學,而托爾金的影響還在於,繼《魔戒》出版暢銷之後,奇幻小說這一新興題裁得以在文學界得到迅速的發展。

托爾金眾多作品的寫作主題、背景亦往往被大量地研究。事實上,《魔戒》是托爾金自一九一七年以來,整體史詩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他自稱此類研究是「神話創作」(mythopoeia)。

影響《魔戒》生成的背景因素源自哲學、神話、宗教,以及反工業化的政治立場。《魔戒》於是成為現代奇幻作品的始祖,「托爾金派」(Tolkienian和Tolkienesque)一詞甚至為《牛津英語詞典》所收錄。

一九七二年,托爾金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同年,他搬到了里克‧傑寇斯基求學時代曾經住過的莫頓街二十一號,里克因此撿到一件名牌上印有R. Tolkien的黑袍,這位「書探」原本有些失望,但繼而一想,這或許就是《魔戒》裡巫師袍子的靈感來源,興味盎然之餘,遂展開了他一生對文學文物的研究熱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