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琴:扶助弱勢 改善到重建

李祖翔 |2012.11.17
2003觀看次
字級
郎祖筠擔任老盟代言人與義工長達十五年。圖/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永慶房屋、記者李祖翔

對於「居家老人住宅改善計畫」之所以第一年選擇台東、屏東雙東地區,老盟祕書長吳玉琴說,是考量到農業縣市現況,在這之前,本來聯盟要推動無障礙空間,卻發現農業縣市的偏鄉老人連「安心居住環境」都沒有,「廁所不能用,屋頂會漏水,子女在外工作,孫子給鄰居照顧,而申請補助總是礙於行政規範無法通過,不是修繕補助預算少的緣故,因為預算還年年有『餘』。」申請無法通過,可以理解是行政上考量,因此老盟尋求各界合作的可能,解決難題,幸好,在地政府很願意配合,換個方式,在法律之外照顧弱勢。

這幾年老盟透過服務,發現城鄉資源差距所延伸的問題非常嚴重,「一開始我們以為一切福利進行順利,只要再推動無障礙空間的友善環境,就可以讓所有弱勢住得便利,但推動無障礙的過程中,赫然發現,有些老人連最基本的需求都未被滿足。」於是有了住宅改善計畫,目前有四個縣市(嘉義縣是計畫第二年加入的)、二十一個社福團體、七名職能治療師和二十家當地廠商協助。

第一年(民國一○○年度)的計畫,桃園縣有十二戶、屏東縣五十八戶、台東縣二十九戶獲得住家改善。針對修繕項目,百分之七十六點六要改善的是屋頂防水、室內給排水和壁癌,百分之四十點七是浴室防滑問題,其次是臥室、廚房、採光、通風、居住安全和衛生的改善,無障礙設施的需求占整體的百分之十點二。

受到改善的住戶中,百分之八十九的人反映需要修繕的部分變得很安全了,百分之八十八認為生活功能恢復良好,百分之八十二滿意現有居家環境,而修繕後感到家人可以很安全者則達百分之百(部分老人怕住屋不夠安全,讓兒孫暫時住在親戚或鄰居家中);修繕後減輕生活負擔的也有百分之八十九。

吳玉琴說,計畫辦得很成功,但目前僅止設定在住宅「改善」上,未來考慮再和其他團體,如為弱勢蓋房子的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一起為需要「重建」的家庭服務,她強調,重建牽涉的法律層面比較複雜,也需要更專業的人才,期待幫助更多有需求的邊緣戶。 



郎祖筠:長者處境 是未來寫照

藝人「郎姑」郎祖筠認同老盟推動老人福利的宗旨,擔任老盟代言人與義工長達十五年,即使近來頭痛難癒,她還是趕著出席、擔任老人議題記者會的主持人,表達她對老人居住環境的重視,但這一場與居家老人住宅改善計畫有關的記者會,並沒有被多數媒體重視。

她在主持時說,這樣的新聞不受重視,或許是沒有讓社會和媒體深切感受到它的迫切性,「如果我是媒體,我會用『在這e化時代,還有老人住在竹子和泥巴建起來的屋子,忍受風吹雨淋,而且得不到幫助!如果這是我們未來的處境,於心何忍?』作引言,這樣應該可以感受到了?」

為了讓更多人重視老盟挖掘到的社會問題,郎祖筠說,「就是把言承旭挖來出席都可以」,她希望演藝圈的天王、天后一起加入,因為若不及早把法規、社會救助的資源建立好,大家的未來也就像這些受苦的長輩一個模樣了。

「一個人辛苦一輩子,無論他在哪個崗位,從事什麼工作,對社會都有很大的貢獻,也只有許多基層的辛勤,才能讓某些人站在金字塔的頂端;知道他們奉獻了這麼多,老了卻要被社會遺棄,這是我們該做的事嗎?」

郎祖筠看了社福團體與職能治療師到偏鄉為長者評估居住環境的紀錄後還說:「人們常到文物保存區看竹子、泥巴的建築,會大喊:好可愛喔!但那裡面都是鋼筋水泥造的啊,而現實生活中,真的有老人住在這樣的竹屋裡,屋瓦脆弱,承載不了雨水,又得不到修繕補助。」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影響,未來的社會一個家庭要養六個老人,因此唯有共同打造對長者友善的環境,才能看到未來的進步。

如果年輕人覺得,離年老還早得很,郎祖筠就要以過來人的經驗說:「日子過得很快地!」一定要先做準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