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日前衛生署核准了第一個子宮頸癌疫苗在台上市,不過對於MARK藥廠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的保護力,立法委員與民間團體有所質疑,認為保護力並不如衛生署所說七成這麼高,且保險套及抹片檢查的效果就已經很高了,質疑衛生署通過子宮頸癌在台上市的意義。
立法委員黃淑瑛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嘉喜主要預防第六、十一、十六、十八型HPV,在美國有七成的保護力,但根據台大社區癌症篩檢世代研究,台灣引起嚴重癌前病變的HPV多為五十二型及五十八型,約四成;其次為十六及十八型,約二成八;而學者綜合數個研究結果,致癌者十六到十八型占六成。
立委認為,臨床研究與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然有相當大的差異,不解為何衛生署告訴大眾可預防六到七成的子宮頸癌。
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苑芬則表示,定期抹片檢查就可降低五成九的子宮頸癌罹患率;安全性行為也可降低七成的子宮頸癌罹患,且可避免性病、愛滋病,而疫苗的保護力卻僅有六成到七成。
衛生署藥品查驗中心醫師朱夢麟則表示,台灣每年有一千人死於子宮頸癌,發生率為百分之二十八到四十,是相當嚴重的疾病,子宮頸癌在全球有相當大型的臨床試驗,證明其安全性。
他說,根據美國的研究,對十六到十八型HPV有七成防護效果,而台灣與歐美的抗體相同,研究也證明,台灣人對疫苗有反應;且最近一份新光醫院的研究更指出,台灣子宮頸癌有八成是十六到十八型HPV造成。
朱夢麟強調,台灣子宮頸癌抹片檢查率一直停留在五成以下,多數人也不喜歡每年做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疫苗是給女性多一種選擇。
衛生署藥政處處長廖繼洲也表示,子宮頸癌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注射後仍應落實安全性行為與子宮頸抹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