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當令水果,才能吃進健康和營養。
古人相信「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充分顯示了古人養生保健的智慧。平日養生保健宜注意飲用的水品質是否良好,每天喝的水量是否能滿足身體的需要,使身體代謝正常運作。若能如此,人體自然就遠離病痛,得以袪病延年。楊博士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一、預防「生活習慣疾病 」
困擾現代人的慢性病多為「生活習慣病」,如果每天的生活習慣無法滿足生命與身體的基本需求,久之必然生病。
二、好水就是身體的甘露
現代人愛喝可樂、泡沫紅茶等含糖飲料,這類飲料進入身體不但無法補足身體的水分,反而因為含有利尿物質而造成身體脫水;而慢性脫水正是現代慢性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當你身體脫水時,一杯好水就是生命的甘露。
三、生命需要基本的照顧
生活規律、常運動、多吃自然當令食物、多喝好水的人,就顯得健康而精力充沛。世界知名長壽村的人,其飲食與生活都較自然,就是最好的見證。
四、自然療法注重排毒
全世界正在流行以自然療法補現代醫學之不足,已獲得良好的成果。由於現代人身心都受到汙染,自然療法注重排除身體之毒、情緒之毒。生機飲食、富氫好水、保健運動、解壓、睡眠與休息,能幫助身心排毒,回歸身體的基本需求。
五、體內排毒,水為先
體內的毒素主要存在體液和脂肪之中,體液不只量大而且進出身體較容易,應為體內排毒的第一優先。我們宜反思每天喝的水是否適合身體的需要。
六、三通順暢,快樂似神仙
每天排便、小便都很舒暢、血液在體內通行無阻,真是不亦快哉!尿液中的水來自吸收之後經過體內代謝,溶解了許多代謝後的廢物,容易滋長細菌,不宜在膀胱停留太久,因此常憋尿的人膀胱容易發炎。
七、早上一杯養生救命水
腦部缺血如果發生在早晨,就有可能引發中風。為了預防此一可能的悲劇,早上起床不可太急促,起床的第一件事宜喝一大杯溫水,沖淡濃稠的血液,同時做好身體保暖的準備。
八、喝水由「胎教」開始
「一人喝兩人補」,孕婦不宜喝各種科技水,宜喝經過適當處理過的自然好水,才能保母子平安。喝夠好水乃最佳「胎教」,對孩子最大的祝福,為他們打下健康的好基礎。哺乳的母親更要喝足夠的好水,使乳汁的量足品質好。
九、從小養成喝水的好習慣
「命好不如運好,運好不如習慣好。」古人說:「三歲看到老」,尤其是飲食與作息,有好的習慣對健康很有益。孩子出門宜養成自帶好水的習慣,就不會渴了而亂喝飲料。
十、莫等到生病時才「多喝水」
我們常會對生病的朋友說:「要多喝水。」問題是: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多喝水嗎?如果日常就喝足夠的好水,細胞有足夠的水分正常代謝,就不容易生病。
十一、先渴而飲,先飢而食
一千五百年前的道家養生大師陶弘景主張:「故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恐覺飢乃食,盛渴乃飲,飲必過。」此一觀念歷久彌新。在尚未感到口渴時就喝些水,還未飢餓之前,就吃些食物,以避免因口渴飢餓而暴飲暴食。渴了才喝水?太晚了!身體已面臨缺水的傷害。
十二、感覺不舒服先喝一杯水
除了身體排水困難的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以及因血液中白蛋白太低引起水腫的患者之外,一般人水喝多了不會滯留在體內,會順利排出,並且帶走一些廢物。因此,感覺不舒服時,先喝一、兩杯水,經常病痛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