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立復興國中國文科老師王秀梗結合教師團隊,成立閱讀推動小組,發展「閱讀策略漸進式的課程架構」,幫學生找重點、運用圖像式思考及問問題,學生閱讀能力大幅進步,成績也進步。(圖/陳智華)
【本報台北訊】台南市立復興國中國文科老師王秀梗(上圖右/陳智華)結合教師團隊,成立閱讀推動小組,發展「閱讀策略漸進式的課程架構」,幫學生找重點、運用圖像式思考及問問題,學生閱讀能力大幅進步,成績也進步。
教育部為推展活化教學觀念,十月起每周公布一部微電影,王秀梗是第四位獲得介紹的教師。王秀梗有二十二年國文科教學經驗,致力於推展閱讀,她發現一般學生對長篇文章沒有耐心,一下子就放棄學習,甚至害怕閱讀。
王秀梗發現傳統語文教學重視註釋、形音義、修辭,文言文更停留在虛字、翻譯的反覆練習,讓學生失去閱讀的樂趣。王秀梗改變作法,運用「畫線策略」幫學生找出文章重點,再以「摘要策略」,指導學生摘要文章重點,最後讓學生將文章摘要轉化為圖像,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圖像式思考,協助理解及記憶。
她表示,醫學實驗顯示,一般人對純文字記憶大約是百分之二十,但將文字轉化為自己的心智圖像時,記憶可提升到百分之八十。王秀梗也說,她也教學生層次閱讀,除了解文章表面意義、統整大意及小細節,更要進行文章評鑑,問自己是否贊成作者的觀點及讀完文章有什麼感想等。
「新的教學方式實施後,學生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再害怕閱讀了。」王秀梗說,閱讀不再只是用看的,還可以用畫的、用說的、用電腦作業,過程變得相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