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宛/《葉歸何處》/大江出版社(1971)/書評書目(1976)/爾雅(1983)圖/應鳳凰
女作家的第一本書,常讓我們看見一位典型文藝少女身影:自小熱愛閱讀,敏於文字、富於想像。或以高中生活為寫作題材,或描寫身邊摯友親人故事,無形中提供讀者第一手生平背景材料。《葉歸何處》正是這麼一本帶著年輕清純、好奇的眼睛,質樸、誠懇文字風格的處女作,收入三十二篇短文,雖被籠統歸為散文集,書內其實有些是短篇小說。
從書名看得出,與其他女作家第一本書,如季季《屬於十七歲的》,朱天心《方舟上的日子》,張曉風《地毯的那一端》,不同之處,除了書名上沒有「的」,還在內容取材上,簡宛多了海外生活所見所思,所感於台灣留學生的困境與飄零。恰如琦君在爾雅版書序給的標題,簡宛書裡有的是「親情、友情、祖國情」。作者在繁忙的美國主婦生活中,還能握緊寫作的筆,無疑背後有一位支持她的學者丈夫。果然證據見於本書「後記」。這篇一九七一年寫於康乃爾大學的短文說:
「從前,每次我向朋友介紹妻的姓氏便說:『簡,簡單的簡。』她接著就更正:『不簡單的簡。』今後,我真得改口:『不簡單的簡』。」此後記同時稱讚太太寫作之餘,處理家事「裡裡外外有條不紊,飯菜還常常推陳出新,從未冷落我們父子兩個。」
簡宛的不簡單,當然不只丈夫津津樂道的家事。師大畢業的她,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育碩士,創辦北卡洛麗中文學校,曾任「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迄今已出版文集三十餘部,其中《地上的雲》於一九七八年獲中山文藝獎,童話《奇妙的紫貝殼》得洪建全基金會兒童文學獎。最轟動文壇的是一九八三年翻譯出版的《愛.生活與學習》創下出版史暢銷紀錄,被《中國時報》票選為「四十年來最具影響力之書」。
簡宛曾說自己愛寫作如戀一位情人,早年還自嘲是「玩筆喪志」。玩筆者何嘗喪志!若問葉歸何處,早已花枝春滿且綠葉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