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上學期時,班上有六、七名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體,平日總是以作弄或欺負班上的弱勢同學為樂。當時,我看到他們在作弄班上的同學時,總是「視而不見」,因為深怕自己因見義勇為引起他們不高興,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想不到下學期後,我自私與懦弱的個性害了我,他們的焦點轉到我和另兩位同學身上,成為他們霸凌的對象,幸好當時班上有一群好友為我挺身而出,大家聯合起來向老師舉發這些同學不當的行為,而我也很勇敢地站出來,向這些同學大聲的說:「不!」〈你們真的很懦弱,只會多數欺負少數,不是英雄好漢的作為〉,事後這些同學再也不敢欺負班上其他同學。
現在我自己也有小孩了,我覺得家有小孩的家長,不管自己的工作再怎麼忙,一定要安排時間和小孩談心,藉以了解小孩的心事和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在談心時,有「霸凌」親身經歷的家長,也可以將自己經驗告訴小孩,讓他們能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與成長。
雖然教育部與學校一直三令五申在宣導防範「校園的不當霸凌」,但身為過來人的我認為:不管學校的功能再怎麼完善,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家庭,家長平時在家裡一定要多和小孩談心,一起和小孩共同努力面對校園的不當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