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參加今年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不理想。女兒有些悶悶不樂,然後說:「我發現班上拿A級的同學,都是有錢人。」
三位拿A級的同學,張同學從小就讀雙語幼稚園,寒暑假父母還讓她出國遊學練英文,因此英文能力很強。陳同學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平時在家就常常和他練習英文會話。黃同學家境富裕,長期在知名補習班補習英文。
雖然女兒說得輕描淡寫,但我聽了既難過又愧疚。我鼓勵女兒去參加英聽測驗,這攸關她明年的大學升學。由於經濟的關係,我們無法讓女兒從小就讀昂貴的私立美語學校,更沒錢讓女兒出國遊學。
我和先生都是勞工階層,不懂英文。無法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女兒雖然讀書認真,平常英文筆試成績還不錯,但英聽能力就遠遠不如人。
此次英聽成績公布,不僅城鄉差距驚人,弱勢孩子更是輸很大,有錢的家長平時砸大錢讓孩子去補習各種技能,然後順利錄取頂尖大學。
長期下來,教育資源集中在某些人身上,弱勢的孩子能力愈來愈不如人,想要靠讀書翻身也愈來愈困難。
M型社會,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愈來愈大,也讓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由於明年大學甄選,部分學校會參酌英聽成績,因此弱勢孩子相對的也就失去了競爭力。如果我們的教改無法幫助弱勢,反而變成懲罰弱勢,那麼弱勢的孩子不知何時才有出頭天?
李月治(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