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就象徵著都市的面孔,有涵養的國際大城,必處處可見令人感動的老房子建築。而老房子就好像老人,年紀一旦大了,身體也會退化,許多部分需要進廠維修,妥切對待後,如何找到老屋的價值呢?
老屋新生議題的確已熱騰了許久,在地居民、商家或建築設計專業人士,無不有志一同的期待生活與美學相融。繼台中宮原眼科變妝成功在網路夯到爆後,效應持續延燒,全台也打鐵趁熱趕觀光潮,彰化陳稜路舊鐵路醫院趕工及高雄前鎮區大興土木即是一例。
這一周,台灣網友更為「老屋新生」忙活好一陣子,既要連署搶救彰化台銀日本昭和時期老宿舍,也要關注台北城今年的「老屋新生大獎」的二十五萬獎金究竟落在誰家。網友了解,老屋的前身也多半是做生意的商家,台中擠滿人潮的宮原眼科賣五十款創新冰淇淋之前,也掛牌問診;楊惠珊經營的琉璃工坊進駐台北松山文創園區開餐廳之前,這兒也曾是生產菸草的大本營,生意經無可厚非,從民宿藝廊到咖啡館,販賣老屋的美好記憶,也銷售鮮活的創意,讓城市的街區文化和巷弄美學造就新軟體,立意都十分良善。
「問題在,生意有沒有影響到在地居民的生活,這比老屋改建還值得深思。」「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游智維認為,老建築改造的依循應替每個時代留下感動,既要利己,更要利他,「建商花錢蓋樣品屋,動輒耗費數千萬,為什麼不能拿出一點經費來保護有時代記憶的老房子呢?」在台南出生長大的游智維認為,有很多老建築,被改為咖啡廳、夜店,顧客在門口喧譁、亂丟菸蒂,對周圍居民造成很大的影響。
「老建築再利用時,好比老建築若位於住宅區,那麼就未必適用於商業經營。」搶救老屋是與時間賽跑。他說,以搶救彰化台銀日本昭和時期老宿舍為例,問題不在留或不留,而是接下來的新建築如何呈現,怎樣管理?耗費巨款的變身,會不會華而不實?他認為,荒廢也可塑造一種追尋過往歲月的美感,為了安全,把老建築用玻璃外框框起供後人參觀,不失為一個絕妙創意。
建築師黃宣明則以專業角色參與台北城「老屋新生大獎」,他把票投給雄獅台大人文空間,因為他最喜歡羅溫汀人文區,舊建築體保留下老磚牆及梁柱,塗上的白色油漆呈現奇妙的視覺對比,二樓挖空設計則呈現出垂直拉高的開闊視野,透過大片透明玻璃遙望外面車來人往的街景,「很有國際都市的個性。」他說,「坐在二樓看得到街外風景;相對的,來往的行人也鑽進眼中,突顯出一種存在感。」他說,做生意絕不是俗不可耐的商業行為,反而可助人尋找生活的意義。
都市彩妝運動讓網友有機會發表意見,投下自己的一票,在時代輪轉中,具像的自己和虛擬的網路同樣不願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