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四年將推行的募兵制,已出現招募兵源短缺四至五成的疑慮,現有志願役繼續留營意願比率也下跌。對於未來少子化的台灣社會,實施全募兵制,確實是國防軍力的一大考驗。
要改善招募兵源的可能不足現象,也許可以考慮成立外籍兵團。
這個外籍兵團以直接投入第一線戰鬥為目標,相當於海軍陸戰隊或兩棲特戰隊的培訓及布建,平時可部署外島或可能接戰的前線地區,作戰時可投入反登陸或登島、奪島戰場等。
外籍兵團的兵源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但受限於假想敵與台灣所能提供的薪俸及獎勵條件,應以東南亞國家人民為主。例如:越南、菲律賓、印尼、緬甸和寮國等。
這些國家地區人民相對生活經濟條件較差,也許較有意願擔任台灣外籍兵團。
如果與台灣邦交的中南美和非洲人民願意加入,當然也可以,順便代訓友邦軍事幹部。
最好也能找到實戰經驗資深的美國退伍軍人幹部,比如打過中東戰爭的戰士,因為他們很熟悉台灣稍微落後的美式武器及指揮系統。
吸引外籍兵團兵源的條件,除了現行三萬多元至四萬元月薪外,應該還有其他獎勵金等。
現在約有三十多萬個東南亞外勞長期離鄉背井的在台灣工作,月薪約一萬八千多台幣。工作合約期限一到,就得遣送返鄉。
對這些外勞而言,擔任台灣外籍兵團可享有兩倍以上薪資待遇,又沒有仲介剝削,任滿退伍還可以永久居留在台灣或入籍台灣;或許會有很足夠的吸引力。
這樣的外籍兵團,可以考慮每年招募三萬名東南亞國家的大學畢業生,然後可能每年退伍約留下來兩萬人,這兩萬人正好順便補充台灣少子化社會的青壯人力不足。
政府目前要靠外勞政策鬆綁補充廉價勞力來推行經濟動能的提升,軍隊當然也可用外國傭兵,甚至將來的人口結構也要靠年輕的外國移民加入以改善、補充。這是台灣的新移民政策可以考慮的部分方向。
因為只要每年移入或出生所補充的年輕人口夠多,最近爭議不休的台灣社會保險,或許就比較不會有倒閉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