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透過「英語史懷哲」計畫到金門任教的外籍老師Megan,說唱俱佳的教學方式讓她受到學生熱烈喜愛。圖/游婉琪
【本報台北訊】金門縣有五位「英語史懷哲」教師,他們放棄美國的優渥生活,來到台灣的偏鄉實踐英語教育服務,月薪二萬多台幣,卻甘之如飴。有老師在金門遇見真愛,也有老師一待就是八年。
金車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說,金車在九年前實施英語史懷哲教師計畫,透過培基文教基金會,陸續引進美加的外籍老師,到台灣的偏遠學區從事志願服務。他們多是十八至二十二歲的青年,也有受過非英語系國家英語教學(TESOL)的訓練及實習。
這群英語史懷哲除了有姐妹檔、兄弟檔,還有「愛在金門」的夫妻檔,包帝聞(Samuel Bavido)與包婕睿(Jarita Bavido)在金門任教後認識彼此,兩人都想在金門落地生根,回國取得父母同意後在美國結婚,先前還在金門辦喜宴。
金門縣教育局長李再杭說,金門縣有四千多國小學童,只有十六名外籍老師,其中有五位是金車引進的英語史懷哲教師;另外有五位利用暑假回美國進修,取得教師證書後,再受縣政府聘用,回金門教書;如此一來,金門的英語水平提升了,外師也獲得長期居住金門的保障,「是最理想的互惠結果。」
李再杭也說,在金門一名老師平均要負責二百五十位學生,如果外師只是短期居留當地教書,本身沒有融入在地,對學生的影響「只有在課堂上」;如果能找到外師「願意長期深耕當地」,對學生的英文影響是從生活中開始,有加乘效果。他感謝地說,這群英語史懷哲喜歡金門,願意在金門定居,除了上課教授英文外,下課也會參加社區活動,陪孩子打球、跑馬拉松,有的還會參加學生的畢業旅行。
開瑄國小校長李錫南說,都市的學生擁有補習班資源,但對金門的孩子而言,「學校是他們唯一的教育來源」,偏鄉學生若少有機會接觸外師,不容意對英語產生學習動機。現在有英語史懷哲駐校,凡是在校園內遇到外師都要「全英語情境」,用英語打招呼、問問題,未來考英聽不用擔心。
卓環國小英文老師許庭齊說,外師會配合中師的教學進度去設計課程,雙方也會互相激盪教案,光是溝通過程,「也對自己的英文有很大的幫助。」她還說,透過外師帶活動,學生對英文及西方文化更有興趣。中正國小學生許雨薰說,平常沒有補習,唯一能接觸外師的地方就是在學校;外師上課用遊戲、音樂、戲劇,輕鬆有趣,「就算被點到要回答問題,也不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