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莫言之後的文學新星

邱立本(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2012.10.24
861觀看次
字級

莫言是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得主(高行健是法國籍,儘管他是在中國成長)。但接下來的問題是,誰是中國第二個、第三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如果說莫言是由於他的農民背景而獲獎,那麼今天中國崛起的小資和中產階級,也急需在中國文學的星空中,尋找那些看似飄渺,卻愈來愈明亮的文學新星。

莫言坦言他自己的文學資源是童年時的飢餓,在貧乏的生活中發現了富裕的靈感,他在放牛的草地上,仰望藍天白雲,發現天馬行空的想像;他在牛的眼睛中,發現了文學的倒影,也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他在對樹木說話,仿如和大自然對話,但被母親懷疑他是否瘋癲了。

這樣的文學的經驗,對今天在繁榮都市長大的一代,卻是天方夜譚。他們不會分享莫言的文學靈感。在都會的水泥森林中;在煩囂的車水馬龍中,他們有自己的文學追求,尤其是那些在網絡時代成長的八○後與九○後,都會覺得莫言的世界是上古史,是一個爺爺輩的故事,他們要探索一個美麗的新世界、一個莫言不會了解的世界。

而這也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星探所要探索的文學新星。因為在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宏大、也最激烈的一場轉變,但卻沒有重要的文學作品介紹到世界文壇,可以反映這個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代。

那些描寫飢餓的、革命的、鬥爭的歲月,都已隨風而去,今天大家要面對一個全新的場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觀。當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中國的高速公路網早已超過加拿大、歐洲,直追美國的時候,當中國充滿新的社會動力和新的階級矛盾之際,中國今天的魔幻,已經不是莫言的魔幻所能想像的世界。

反映今天中國最新面貌的的文學作品,也必然要登上世界文學的殿堂。

但這樣的文學新星在哪兒?他們或許還埋藏在都市中的一個咖啡廳,在一個煙霧瀰漫的派對裡,在一個大學凌亂的宿舍裡。他們不是揮筆疾書,而是飛快地在電腦的鍵盤上寫作。他們也許不是系統的寫,而是在微博、博客、人人網和開心網等社交網站上,碎片化地寫作。他們是為了網路而生,也是為了網路而活。他們早就告別了稿紙,也告別上一輩的飢餓和悲情。他們在鍵盤上的手指,靈巧地鍵出了今日中國的光榮、尷尬、醜陋、美麗與夢想,也鍵出他們所嚮往的未來。

這些文學的新星,包括了安妮寶貝、張悅然、韓寒、春樹、蔣方舟以及愈來愈多還沒被命名的文學繁星,閃耀在中國的文壇上。他們也愈來愈可以代表今天中國的痛苦與喜悅,也記錄了中國全新的暴烈與溫柔。

莫言的世界,是對一個舊世界的總結,是對一個荒謬的、束縛的世界的反動,在魔幻的現實主義的視野中,構築了一個自己的精神家園。但今天的文學新星,卻是在都市的沃土上,種出了一些前所未見的文學花朵,也在中國的夜空中,閃耀異樣的光芒。

沒有人知道這些新星的亮度會維持多久。他們也許是一些閃過中國文學夜空中的流星,稍縱即逝。但也可能會不斷發亮,總有一天會飛到諾貝爾的星座中。今天當全世界都在關注莫言的時候,誰來關注中國那些若隱若現的文學新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