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代人物-- 幸福企業家 許文龍

張馨文 |2012.10.24
1909觀看次
字級

尾牙是台灣人犒賞員工一年辛勞的感恩餐宴,在眾多料理中,雞頭是唯一不受歡迎的菜,因為民間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只要雞頭對準誰,誰就要被炒魷魚了。

西元一九三三年,住在台南的許樹河在尾牙中,無預警的從總經理職位被炒魷魚,他落寞回到家中,憂鬱、失志了好長好長的日子。他的第八個孩子當時才六歲,看著父親失業的痛苦,默默許下要快快長大努力賺錢養家的心願,這個孩子正是出生於一九二八年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先生。

許文龍從小看著父親失業後,那種悲憤的情緒與畏懼人世的心情,常感到很心疼,幸好,家裡有位具智慧的樂觀母親和開朗的大姐。有一回,大姐帶他去看電影,當時小學四年級的許文龍被電影配樂《舒曼夢幻曲》感動,讓很不愛讀書的他意外愛上音樂,從此和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由於從小對做生意就特別感興趣,從台南工業學校畢業後,許文龍就和哥哥一起創業,而此時的父親也在歷經十年挫折後重新出發,成為在地的漢學老師,以豐富的學識為他們的第一家店取名為「奇美行」,「奇美」即是許文龍事業發展史的起跑點。

頭腦靈巧的許文龍以代工事業出發,一九五三年成立塑膠廠,其塑膠產品是當時兒童不可或缺的夥伴,包括塑膠玩具、洋娃娃、小水壺等等,曾創下全台灣七成以上小學生用奇美水壺的紀錄,這種成功策略來自於他的母親。在許父失意的日子裡,許母總是每天買一份報紙讓丈夫閱讀,以避免和社會脫節,這讓許文龍明白,做事業必須仔細評估才能著手去做。

爾後,許文龍又以壓克力及奇麗板等創新產品在市場獨占鰲頭,後來轉投資石化業、化學產業及ABS的產業,更讓他成為國際型公司的老闆,一九八七年承接經營困難的逢甲醫院後,改名為奇美醫院而跨足南部的醫療產業。

許文龍在忙碌的事業中,仍不忘情藝術,並把這一份對藝術的幸福分享給所有人,包括經常舉辦音樂會、創辦奇美博物館等。在企業經營上,許文龍將父親的挫敗謹記在心,堅持再困難也不犧牲員工,他搶先實施周休二日,並將企業營造成一個準時下班的幸福企業,他說:「經營企業不是只有賺錢啦!要懂得分享幸福,奇美醫院和奇美博物館都是分享幸福的一種方式,五百年後,這個世界上或許已不見奇美企業,但奇美醫院和這間奇美博物館卻可能永遠存在。」

「跌倒了,不必急著站起來,四周找找看,有什麼可以撿的,再站起來。」如果能體會許文龍先生的生命哲學與幸福手法,相信,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豁達精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