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新出爐的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特色招生甄選入學作業要點,十二年國教上路後,體育班招生將只考術科,不得採計在校成績與會考成績,只看國中體育班學生運動競賽與術科考試成績。
教育部表示,包括建中、北一女等高中在內的所有高中職體育班,民國一○三年起都不能以國中會考當招生門檻。筆者認為教育部這個真正「免試」的決定是正確的做法,但有些細節仍須周延與防範。
首先是針對部分家長的「體育、功課兩頭空」疑慮要澄清,特別是明星高中設體育班勢必反彈,因為渠等不願意影響學校「素質」下,有可能另外設下「關卡」,如此又會讓孩子們要另外「惡補」闖關,當無法專心修習「術科」的結果,還真的「兩頭空」。
所以筆者認為既然決定術科是「唯一」考科,應該採取以免試「學區」為主,公開「聯招」,讓專業的運動教授、教練與裁判負責評分,成績結果讓考生依其分數高低選取志願就讀高中職,也只有公開和公平的做法,才會避免引起蜚長流短的爭議。
其次是「體育班」之所以會被排斥,一如日前本校體育班導師因為班上「段考」成績,遙遙落後其它普通班同學,所以在求好心切下,訂下被控違反「人權」的班規。
如果體育班被設定與一般學生的課程與考試,體育班又如何在「術科」上正常經益求精?至於像建中的「體育績優生採混班上課」更離譜,以基測一百分的考生與近乎滿分各國中精英一起上課,最後當然是「體育、功課兩頭空」。
最後筆者認為一般家長,必須以平常心讓孩子們選擇體育班的決定,孩子們有體育潛力,不代表其有可能是「人上人」,所以在學習上,本來就應該從小賦予其他學科能力的補強,千萬不要把壓力推給國、高中,甚至小學。
台灣的體育要札根,當體育學校的成立有其困難,各縣市的體育班卻是很好的落實開始。
如能從國小開始校校有體育班到國中、高中和大學都能一貫,在「術業有專攻」的前提下,依據有效的「生涯規畫」輔導,或許台灣的體育實力,才能有前途呀!
林泉利(台北市
/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