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 秋風起,柿子就紅了

文/張蕙芬 繪圖/林松霖 |2012.10.22
8813觀看次
字級
富有甜柿完熟時由紅黃色轉為濃紅色(左);次郎甜柿果肉又脆又甜(右)

秋高氣爽,秋充滿了詩意,也充滿了色彩。金風送爽,滿地落葉,柿樹上的果實早已從綠轉紅,充滿了過節的歡樂氣氛。豐盛秋收的柿子,取幾顆擺上案桌,象徵事事(柿柿)如意。

柿子在中國約有兩、三千年的栽培歷史,應該可說是最有東方味的古老水果之一,最早栽種柿子的紀錄是在周朝,當時把柿子做為祭典的供品。而北宋詩人張仲殊的詩作:「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詠嘆柿子的色、香和美味的口感可說是極致之作。

中國文人也大大讚美柿子有七絕:「樹多壽,葉多蔭,無鳥巢,無蠹蟲,霜葉可玩,佳食可啖,落葉肥大,可以臨書。」柿子營養豐富,又有飽足感,而且保存期長的柿餅甜度高,可以當糧食充饑,相傳明太祖朱元璋還曾封救他一命的柿子為「凌霜侯」,因此從明朝以後,產柿子的地區無不以柿餅代糧備荒;而北魏《齊民要術》還特別介紹如何用嫁接方法來繁殖柿子,可見柿子的種植在中國確實備受重視。

不過柿子卻遲至十九世紀以後,才傳入歐洲的法國和地中海各國,爾後又到美國,但西方人依舊對柿子不十分熟悉,全世界的柿子產地還是以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巴西等國為主。

柿樹的適應性很強,能在條件較差的山區生長,加上管理容易,收穫期長,一般嫁接之後三至四年開始結果,十五年後達到盛果期,壽命又可長達百年,因此中國有所謂「一年種植,百年收益」的說法,是山區的重要果樹之一,也是自然界的優良樹種。

柿樹對土質選擇不嚴,無論是哪一種地形或是肥沃、貧瘠與否還是沙土或黏土,柿樹都可以生長良好。此外柿樹的樹冠開展,夏天可以遮蔭納涼,入秋的景致更美,綠葉紅果相得益彰,鮮豔悅目,晚秋的紅葉也不比楓葉遜色,因此除了收穫柿子之外,也是觀賞價值極高的樹木。

摘自《菜市場水果圖鑑》天下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