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六年爆發的甘肅冒賑案,曾任甘肅布政使、浙江巡撫等職的大貪官王亶望被撤職查辦。值得注意的是辦理王亶望的一些官員,其實也都是貪官,其中陜甘總督李侍堯本來是判處「斬監候」的,結果反而變成協辦貪官的官員;而一路升官的和珅,後來變成清朝最大的貪官,奉命抄王亶望家產的陳輝祖,則是跟王亶望一樣的貪官。
王亶望的父親王師,曾任江蘇巡撫,而且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但沒想到官二代的王亶望,當了官就想貪,而且膽子大到認為可以一手遮天欺騙皇帝。皇帝身邊總是不乏一些嘴巴裡喊著打倒貪官,實際上自己就是最愛貪的小人。奉命抄王亶望家產的閩浙總督陳輝祖,也是這樣一號人物。
陳輝祖跟王亶望相同也是官二代出身,他的父親陳大受,曾擔任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的職務。王亶望貪汙金額,動產加上不動產,總額超過三百萬兩白銀。陳輝祖抄王亶望的家產時,突然惡向膽邊生起了貪念,在清單上動了手腳,「金」的就寫成「銀」,同時寫了一份假的清單呈報。
其實陳輝祖的弟弟陳嚴祖在甘肅冒賑案中,任職甘肅的一名知縣,是王亶望共犯集團中的成員,因此被處死刑。陳輝祖更因此自請降官,乾隆皇給他機會,但他卻無法拒絕魔鬼的誘惑,私吞王亶望九萬多兩的金子,然後用五萬多兩的銀子取代,其他的珍藏像是骨董、字畫則是進入了他的口袋。
乾隆皇這時候雖是年過七十歲的老人家,卻仍是耳聰目明,當他看到送上來的古玩字畫大都平庸,且白銀多過黃金,就心生懷疑,於是派浙江布政使盛柱詳查,結果發現了陳輝祖的貪瀆事實。
乾隆皇認為,他只是所謂「盜臣」,一時起貪念,判他「斬監候」,可是後來閩浙官員投訴他貪贓枉法的作為時,乾隆認為陳輝祖跟王亶望沒兩樣,就命令他自盡。
老百姓編了一首歌謠:「昨日抄人家,今日被抄家。貪官皆上路,百姓笑哈哈。」只是乾隆晚年貪官比清官還多,讓乾隆盛世帶著遺憾與汙點。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