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被疼痛糾纏得精疲力盡的時候,我的牙醫廖文毅先生不止一次跟我說,禪修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知道,一定要有師父教,才能學習到正確的禪修方法,而我,一直沒有這樣一個機緣。
二○一二年六月,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趙俊邁先生邀我參加九月底將在紐約舉辦的代表大會。我在五月中旬剛剛做了開顱手術,根本不知道九月底能不能成行。但是,我深深知道主辦人舉辦大型活動的辛勞,所以慨然應允,一定出席。
這次的大會只有一天在紐約法拉盛進行,另外兩天,我們來到了紐約上州的佛光山鹿野苑,這裡正是佛光山位於紐約上州的禪修中心。一看到這樣的訊息,我就很快樂。我與佛光山真是有緣,先是於二○○二年應滿濟法師之邀在《人間福報》撰寫一年的「東西交會」專欄。之後,在二○○三年又曾到台灣宜蘭佛光大學擔任駐校作家。現在,竟然能夠進入一個禪修中心,學習基本的禪修方法。
但是,對於任何事情都會有些不同的聲音出現,有人跟我說,你相信嗎?意思是如果不相信,就不要貿然行事。也有人跟我說,禪修要高呼佛號,你會嗎?你根本不會的話,跟著別人依樣畫葫蘆是很危險的。
我卻不願意放過平生第一次的禪修機會,我覺得,我有學習的願望,這個願望帶領我進入佛堂,仔細聆聽師父的指示。師父明確說明,這一個鐘頭的功課叫作健康禪修。我一聽就大為放心,身心的健康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於是全神貫注。
關掉手機、摘除手表,心裡便很踏實。我知道這些東西都在用稍縱即逝的時間和氾濫成災的資訊催促著人們,造成壓力。
管好自己
首先是「走香」,大步健走。師父指示說,不要管別人,不要東想西想,管好自己就對了。
現代人的生活是多麼的焦慮,一天到晚愁腸百結,擔心這個、憂慮那個,真是沒有片刻的放鬆。聽了師父的話,我的腦子裡沒有了任何的雜念,輕鬆大步向前。手術之後,走起路來歪歪倒倒,很難走在一條直線上,但是在佛堂與齋堂中間的大步穿行,我卻走得平穩,完全沒有「殘障人士」的模樣。
停下腳步的深呼吸,讓我注意到,呼吸原來是這樣美好這樣重要的。耳畔傳來師父的指示,呼吸是這樣的平凡,我們忘記了我們還有呼吸這樣一件事情,呼吸卻在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世人活在忙碌與慌亂之中,那裡會體會到當下的重要。但是人的一生不就是由無數的當下組成的嗎?念及此,感覺呼吸順暢,心思清明。
於是坐端正,用毛巾包好膝蓋,雙手疊放,眼簾下垂。一吸一呼是為一、一吸一呼是為二……內心的靜謐無與倫比;我有多久沒有這樣地真正安靜過了,腦子裡永遠塞滿各種念頭,連作夢都是字、辭、句、段的推敲。滿心憂戚、滿心疑慮、滿心嚮往,那有餘地容納平靜!然則,就在這短短的半個鐘頭裡,真正是心無罣礙。心無罣礙,那是怎樣幸福的境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休養身心。忽然感覺,千瘡百孔的自己似乎正在修復中,變得重新健康起來。
下課之前,師父說了非常重要的兩句話:一舉一動都是禪修、每時每刻都在禪修。我想,在這一堂課裡,我學習到的理念、態度、方法是一生受用不盡的。
下課之後,鹿野苑的師父和義工請我們喝茶,席上竟然有壽桃,經趙會長點名,我才想起,這一天是陰曆的中秋,是我的生日,日子過得緊張不堪,生日與中秋早已被拋到了腦後。
明月皎然
這一個晚上,皓月當空,鹿野苑的湖水中倒映著另外一輪明月。兩個月亮交相輝映,給了我們一個分外皎潔的中秋。
依依道別之時,我告訴作家簡宛,這生平第一次的禪修帶給我的美好感覺。她回答我,用功讀書寫作的同時,每天用一個鐘頭來禪修,神清氣爽。她的夫婿生物學家石家興教授也很鼓勵,認為禪修確實有益於健康的恢復。
返回位於北維吉尼亞州的家,門前,鳶尾花卓然而立,綻放著,晶瑩如玉,在這十月初的蕭瑟秋風裡。
在異乎尋常的豐足中,回首前塵,痛切感覺,健康禪修對於身心受過重創的人尤其具有安撫、鎮定、療傷止痛的作用。在佛光山鹿野苑,在一個這樣不凡的中秋日,在我六十六歲的這一天,欣喜無限地上了生平第一次的這一課,終於明白走向心無罣礙的這條路就在當下。
——二○一二年十月五日寫於美國北維州維也納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