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朝榮
李女士右側頸部淋巴腺腫大,切片檢查確定是腺癌的淋巴腺轉移,經過詳細的檢查,醫師告知未發現原發癌症的部位,病人也接受二個循環的化學治療,然而病人和家屬都很納悶:『為什麼查不出源頭呢?』、『不曉得是什麼癌症,這樣能治療嗎?』私下對醫師的醫術還會數落、調侃一番。
癌症一般是經由癌前病變、無侵犯的癌症、侵犯性癌症、癌症的轉移來循序發展。有的病人診斷時已發生轉移,或先由確診轉移性癌症的存在,尋跡找到原發部位;也有些病人確診時並未發現有轉移,治療結束經過一段時日後,再以轉移來呈現癌症的復發。
其實癌症病人中有百分之二至六與李女士的病況類似,確診為轉移性癌症,但卻查不出原發的癌症在何方?這一類癌症占所有癌症罹患率排名的第六至七位。
事實上,原發部位未明的轉移性癌症有一半以上要靠大體解剖才能找出源頭、蓋棺論定,然其中有約二成的病人經解剖仍找不著轉移的起源。解剖後最常發現的癌症源頭依序是:肺癌、胰臟癌、大腸癌。
追查原發部位在何方時,病人居住地域特有的癌症流行病學的特徵,以及病人職場接觸、生活型態和家族史的資料都是很重要的參考線索。檢查的重點除了嚐試找出源頭的禍首,也要曉得疾病侵犯的程度,有那些部位、器官的轉移。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找出癌症的原發部位而做過度的檢驗、檢查,對於疾病的預後不但無顯著助益,反而徒增病人的痛苦和困擾,因此在執行診療的過程,各種檢查的必要性與適當性,身為醫者,須細心、耐心地與病人和家屬溝通。
至於原發部位不明的癌症會怎麼治療呢?
專業的腫瘤內科醫師自有一套處理的邏輯和策略。由病人疾病的分布狀況和身體狀態,先篩理出預後預估良好,甚至可以治療、治癒的族群,給予適當的局部治療和全身性治療是很重要的。即使有時病人的潛在病況並非專業人員評估預測的那般單純、容易,然而當下即時的判斷和治療是救護生命、以病人利益為前提的基本觀念和專業態度。病人若屬於預後不佳的族群,目前癌症治療的進步對於多數病人也有延長生命、解除病痛及改善生活品質的成效;而善用標靶治療的觀念、成果,將之導入診斷和治療中以提升治療成效,也是醫者手上可加以運用的利器。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