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台灣新婚夫妻到黎巴嫩度蜜月:「七月九日晚上十點多,我和妻坐在貝魯特星星廣場Haggen Daz的露天椅座吃冰淇淋,三天後,七月十二日以色列就對黎巴嫩開火,而且我所經過的每一個城市,無一倖免,其中又以貝魯特和黎南的泰爾受害最烈。」以黎交火,是國際正熱的新聞話題,「歷史月刊」迅速刊出「戰場遊歷」。歷史不是一向「念天地悠悠」,何曾這麼快速趕上時事脈動?
「多瑙河經過巴伐利亞高原、阿爾卑斯山區、波西米亞平原、維也納森林…兩岸葡萄園綿延不絕,蘋、杏、桃、李、燕麥、甜菜…無不仰賴它來灌溉,美景和歷史景點更令遊人徘徊再三。上世紀七○年代,與世無爭的人們卻一反常態,上街抗議,因為……」
你能想像多瑙河畔出現核能電廠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物理學的當前困難,迫使物理學家比前輩更深入去掌握哲學問題。」他又曾對人說,「與其說我是物理學家,不如說我是哲學家。」對他一生影響最深的是兩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思想:理性論與經驗論。」
歷史上,物理學家常常變成(或兼具)哲學家。愛因斯坦是怎麼「變」的?
歷史月刊網站自我期許:「以歷史題材關照時事,扣緊時代脈動,做教育素材供教師參酌,也希望建立國人正確的歷史觀。」
這麼嚴肅的、使命的宣示…且不理它。其實,讀怕教科書的人會發現,歷史月刊比歷史課本好看多了,看看以下篇名:
「自由十五──隱藏的東歐記憶」「美國的小鎮文化:水碼頭」「星座達人vs.青春達人」「藝術家治國的悲劇反思──談尼祿與楊廣」「東歐猶太人的美國發跡史」「羅曼諾夫王朝的復活節彩蛋」。
不用背誦,有興趣的話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存在腦中記憶匣。讀史書可以很快樂了的。
慷慨的歷史月刊,不但發行電子報,而且每月10、20、30日發報,每十天就能讀到「盡收在內的菁華」。
歷史月刊網址: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itempage.
jsp?f_MAIN_ID=97&f_SUB_ID=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