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秦漢之際的一位大英雄,他曾自稱「西楚霸王」。他為何這樣自稱呢?
四字之中,「楚」確鑿無疑。項羽是楚國貴族,是楚將項燕之孫。而且「項」姓也源自楚國王族,春秋時楚公子燕,因功被封於「項」,建立了項國,其後人即以項為姓。
「西楚」又是哪裡呢?秦漢之際,楚分南楚、西楚、東楚,號稱三楚。南楚指江陵(南郡),西楚指彭城(徐州),吳(蘇州)指東楚。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明明江陵在彭城以西,怎麼江陵不是西楚呢?
事實上,古人也有這種疑惑,後世確也曾以江陵地區為西楚,但秦漢時代江陵的確是南楚,而不是西楚。那時南楚地廣人稀,早已沒落,而位於中原的西楚稱為楚人的中心。項羽建都在彭城,故稱「西楚」。
項羽所處的時代,亦有皇帝的稱號,那他為何不稱皇帝,而稱「霸王」呢?
原來,西元前二○六年項羽分封天下,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是為天下共主。可見那時是有皇帝的,雖然這個皇帝是傀儡,不久就被項羽遣人害死,但名分是定了的,項羽再明目張膽,也不好再自稱皇帝。
項羽分封了漢王劉邦等十八個諸侯王,為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項羽獨出心裁,想出了「霸王」這個稱呼。眾所周知,春秋時有五霸,是諸侯中的霸主和盟主,雖也是諸侯,但勢力和名譽規格都很崇高,常常以「尊王攘夷」的名義號令天下。
項羽翻出這個稱號,倒是非常切合他的地位。可惜,項羽由於性格缺陷,其霸業也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