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台灣品牌 爭取台商回流

林松青 |2012.10.17
939觀看次
字級

馬英九總統今年以來,不斷用開放措施救台灣經濟,從開放美牛進口、開放陸資入台、鼓勵全球台商返鄉投資和改善兩岸關係,以爭取與世界重要經貿國簽訂互惠合作協議,到行政院和金管會打算放寬台商公司回台上市上櫃。

馬政府一路走來,在朝當家的人都是採取鬆綁、開門和給予必要協助等方法,為企業加油給力。

依據開放的總體戰略,行政院在雇用外勞、提供低利率貸款和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方面,不避艱難,將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籌措資金和張羅臨港經貿特區,均是有前景且可期待成功的辦法。至少大陸台商去年即不斷反映的勞動力、土地和資金等問題,已得到政府正面回應和積極協助而增強信心。

可是負面的論述含沙射影,認為對大陸開了大門,台灣會整個掉進去,只剩下小吃與鳳梨酥能活;還批評大陸台商很多是傳統產業,在大陸是被列為該騰籠換鳥的鳥,值得再收回台灣發展嗎?政府提供境外台商返鄉投資的低利貸款,不應排擠本土企業的輔導資源;因為堅守本土的企業,才更值得政府珍視。

其實台商在大陸的事業絕非泛泛一句「傳統產業」所能概括,台商在大陸的醫療器材、光學鏡片、特用功能鞋、車用數位影視通訊系統和各種檢測儀器等產業,均有一定技術含量。

有的台商供應歐洲市場燭檯等室內器皿,如以台灣為研發基地和營運總部,「國家品牌」的質感比大陸好,有助於提高單價,因此願意返台投產。

台灣政治的包容力大,缺點是視茫和理盲。好發議論的政客和評論員視茫,以為當年移往海外的中小企業,都是些靠勞力賺辛苦錢的小買賣;殊不知當年的台資中小企業,如今是全球民生必需品的重要供應商,已非吳下阿蒙。視茫加上黨爭牽引的理盲,射出輿論亂箭,攪得人心不安,連台灣品牌優於大陸品牌的自信心都動搖了。

建議政府當局認定開放戰略,善用台灣品牌之力,爭取台商回流,為台灣經貿添生力軍。

林松青(新北市/媒體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