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將有六千多名學生參加國慶大會表演,立委質疑教育經費沒有花在刀口上,且不該鋪張辦國慶大會,因此立法院砍了一半預算,教育部軍訓處只好四處「借錢」,好不容易湊足八百八十萬元補助款,才能順利辦理學生表演活動。
國家生日原本普天同慶,學生參加表演與有榮焉,但動支教育經費確實有待商榷。
教育部指出,歷年學生參加雙十國慶表演,都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交通、住宿、伙食及道具等費用,這樣行之有年的慣例,其實不是很好的方式,難免讓人質疑教育經費被挪用,應該讓預算編列在適當單位。
每年國慶大會總有許多學生參與表演,為國慶日增添青春活力和健康躍動的氣氛,學生們犧牲休息時間和不辭辛苦排練,也該給他們掌聲。但是總經費要八百八十萬元,會不會太多了點,是不是太浪費了些,教育部應該再檢視經費支用情形,做好撙節開支的管控。
國慶表演活動,近年引起學生反彈,學校應尊重學生意願,而且國慶一定要動員學生來表演嗎?現在民主化國家,極少有這樣的規定表演活動,能否思考改變方式,比如邀請退休的阿公阿嬤表演,或自願想演出的團體,也許更有意義和省錢。
教育部長蔣偉寧說,未來將朝募款方向辦理,以避免動用到教育經費,筆者不認為這是好的方式。國慶活動經費都得動用募款來因應,那麼是否意味著活動有浪費或不合理之處。
政府動輒挪用教育經費,又捨不得投資教育,連國慶活動都得依賴廠商、企業和民眾「募款」,國家未免太遜了,這樣不樂之捐會衍生多少深層的法律問題呢?當經費與實際需求不能契合時,我們的教育願景何在?
我們支持有國慶表演活動,但應該辦得有意義,讓全民心甘情願地融入在慶祝氛圍裡,也呼籲政府對於不時宜的慶祝方式及動用教育預算的問題,應該徹底檢討改進。
李又青(花蓮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