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李鴻源選在熙來攘往的台北火車前登高一呼,為「反性別暴力創意競賽」鳴槍起跑,宣示政府打擊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的決心。
「反性別暴力創意競賽」是一項立意良善的競賽,期待喚醒更多的人,並呼籲為終止家暴、性侵害、性騷擾等醜惡行徑採取行動,這絕對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雖然一再透過各種媒體廣宣,仍有人在最後的一刻得不到任何協助,而選擇走上絕路。
筆者欣見社區總動員一起來發想如何反暴力,的確,社區中充斥太多無奈、只能默默承受屈辱的受暴婦女。筆者認識一位越南籍配偶陳女士,嫁來台灣已十餘年,和著淚水拌飯的日子已不知多少載,只因孩子還小需要完整的家庭,只好強忍婆婆、大姑及先生無情無理的要求。
被毆打數次後,一日她鼓起勇氣去警局報案,雖然備了案,仍得再回去那個窩。陳女士曾想出去工作,賺點錢貼補家用,豈料先生竟然威脅她:「你敢出去上班,我就待在家裡不去開計程車。」雖然計程車駕駛的收入微薄,起碼也是家中五口的主要收入來源,沒去開車就要斷炊了。捉襟見肘的日子是常態,陳女士也只能日日盤算菜錢。
陳女士每回提起近況,總是提心吊膽,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她說,如果有一個能安身立命的屋子安置她們母子們,她希望離開這個讓她痛徹心扉的所在。她希望找回人生的尊嚴。
所以,如果能善用社區的力量,不管動員的是人力、財力和物力,相信對受暴者來說,都是莫大的助力。筆者建議,如果能結合建設公司,將部分餘屋提供公益使用,不但使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也讓需要有個出口的受暴者,有個暫時歇腳的地方。
政府過多的蚊子館,屢遭撻伐,或許經由整修,換上新裝也能成為受暴者的避風港。
辦法需要透過腦力激盪、詳細規畫、資源整合,才能成為一個實用的計畫;期待這個競賽,能有更多實質內涵的方案,為家暴者提供黎明前的曙光。
周玫良(新北市/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