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交通部規畫明年實施國道計程收費,高公局將在八日向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國道計程收費方案。多名交委會委員昨天表示,使用者付費符合社會正義,但不能增加人民負擔。有立委提議待景氣燈號轉為黃藍燈時,再實施計程收費。
立委陳根德表示,國道基金累積負債兩千多億,包括蘇花公路替代道路在內的許多工程正在施工,債務將繼續累積。交通委員會曾討論國道計程收費議題,認為「使用者付費」才符合社會正義,但支持一定比例免費里程。他說,國會與交通部達成共識,在實施按里程收費後,每年向民眾收取的過路費不會增加,維持原本一年兩百二十億元總額,再依免費里程多寡訂定收費標準。
立委羅淑蕾認同使用者付費原則,但「不能增加人民負擔」。政府鼓勵年輕人到郊區買房,實施計程收費後,住在汐止等郊區的民眾通勤得付過路費,一個月恐增加約千元開銷,她表示,「免費里程至少需二十公里」。
立委林明溱則說,以中南部動輒數十公里的通勤路程計算,國道計程收費實施後將造成民眾很大負擔,近千名收費員也將面臨失業。由於經濟大環境不佳,他建議等景氣燈號至少達到黃藍燈再實施計程收費。
民進黨團書記長蔡其昌說,國道計程收費案,交通部規畫在收益總額不變前提下,到底要補貼短程或長程?這是選擇問題,如果短程收費多,長程收費會變得很便宜。他說,如果交通部提出的方案對上班族衝擊太大,他反對到底,且現階段經濟不好,不是推動新制好時機,實施時間需考量台灣景氣狀況。
交通部長毛治國承諾,國道計程收費後,不會增加國庫收入,每年國道收費仍維持兩百二十億元。長途旅次較節省,短途通勤族每天增加支出不會多於一張捷運票或公車票費用。
高公局試算五十七種收費情境,有三種收費方式,在提供免費十公里里程的前提下,高公局從二段式和三段式收費方式中,選出六到七種方案送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