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說】 懷舊是為了未來

閻初 |2012.10.07
1473觀看次
字級

帚珍集:那些年,
還未褪色的感時與懷舊
作者:張祖詒
出版:世界書局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每個時代裏都蘊藏著無數的挑戰和機會,每個時代的人,都會鑄下不可逆轉的成功和失敗,這些過往的人與事,好似一磚一瓦般堆疊出今日我們立足的基石,這就是這本書所記述的─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為堅持他們信奉的人生道理所走過的路,為保護他們至愛的家園所做過的努力。

張祖詒先生的大作《帚珍集》能委由世界書局編輯出版,是我與所有同仁的榮幸。張先生曾為兩任閣揆與元首掌理文翰,他在此書中撰寫的文章,都是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此刻細讀,也為許多近代歷史事件和問題做了極好的說明與解答。像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一文中,有關二二八事件的處理報告;或是〈當初為何選他〉一文中,李登輝先生當選副總統的提名經過等等。而他為嚴家淦先生和蔣經國先生所撰寫的重要文稿中,更清晰顯示出了當時國家所面臨的困境,和政府領導人沉穩睿智、堅毅不撓的精神,也讓我們鮮活地回憶起那個物質不甚豐饒,但全國上下一心,精誠團結的年代─大時代啊!是那個時代特有的人情與風骨、堅持和寬容確保住寶島同胞安身的命脈、鐫刻出令世人拍案敬服的台灣奇蹟。

現今懷舊與前瞻

張先生文采精妙,筆鋒所及之處,均能發人深省,不論是大政方針的擘畫策勵,或是思憶故人的溫婉深沉,都讓人感觸萬千,特別是〈教我如何不想他〉一文,從此文刊出一波三折的過程,到檢視當今環境中充斥的自私猜疑、混亂貪婪,讓我們深深捫心自問,眼前社會中彌漫的忌恨挑撥、分裂對立真的就是前人走過的痕跡?就是歷史想告訴後人的事?誠如作者文中所言:「懷舊是為了未來」,今日社會發展處處面臨瓶頸,年輕一代找不到自己的路,我們若能敞開胸懷、平靜客觀地去看看,那些讓貧困的台灣在世界上站起來的人,曾經怎麼說、怎麼做,是否會幫助我們更能看清未來的方向?相信本書能帶給追求獨立創新的現代人,極好的省思。

在編校此書的過程中,時時可見作者的謹慎認真、細心用心,對工作同仁體貼親切,做事要求迅速確實。我們深深敬佩他謙和誠懇的風範,我想,他就是書中締造中華民國光輝歷史的人。他見證了國家興衰起伏的關鍵時刻,也經歷了世代流轉的悲歡冷暖,卻始終保持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清逸脫俗,在平淡的生活中修為出高亮的品格,在平實的言行中成就了非凡和偉大。

前人堅忍與寬容

張祖詒先生和夫人也是家父母的好朋友,我數十年來見他二位總是親切優雅、笑臉迎人。家父閻奉璋生於民國五年,和張伯伯同樣經歷了那段驚濤駭浪的歲月。我讀書中〈我在長春一百天〉時,想起父親也曾對我深深憶述,他受派往採集東北接收,在新聞工作崗位上報導蔣夫人為收回東北與蘇聯交涉的艱苦,他當時在報上刊出的〈再別長春〉同樣反映出山河破碎的感懷,他和郝伯伯、張伯伯一樣,都對一九四五年的長春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寫此文時,正是父親往生六周年的紀念,父女連心,他必有感,或者再深深憶起那美麗又破碎的長春……父親生前指示,世界書局肩負的是文化傳承的使命,要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相信這本書頁中記述的人與事,都深入淺出地留載了前輩們寶貴的經驗,作為後生晚輩的我,虔誠感念父執前輩們篳路藍縷、身體力行所昭示的堅忍、寬容和處事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