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差異 謝長廷:用互信處理

 |2012.10.06
105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表示,兩岸這幾年在經濟交流上已有了階段性成果,若要再跳躍、提升,就不能只是求同存異,應該要面對差異、處理差異、超越差異。

謝長廷表示,兩岸若只是「存異」,容易停留在侷限中,政治差異包括政治定位、政治認同等,都有待面對,但處理差異比較困難,也要有耐性、需要互信,這也是他這次到大陸的目的。

謝長廷昨天上午參訪廈門大學,並與台灣研究院學者座談。會議由廈大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主持,廈大副校長鄔大光也出席,與會者還包括台研院前院長陳孔立、教授林勁等人,台研院學者幾乎到齊。

謝長廷表示,雙方從文化、教育談起,以及討論民進黨與校方如何建立互信。他希望將來有比較正式交流平台或管道,但他不代表黨,這只是個人意見。劉國深則表示,希望廈大能與「台灣維新基金會」有更多制度化的交流。

與會立委趙天麟轉述,謝長廷在座談中提到台灣的戒嚴及大陸文革,指兩岸往來交流時,也要了解彼此社會背景,才會理解彼此差異;而兩岸經濟有了成功的交流之外,也期待要在心靈上有所解放。他說,謝長廷的有關「處理差異」的講法,當然也包括「包容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九三年曾在廈大接待過謝長廷的陳孔立,雖已八十二歲高齡,為了見老朋友,昨天特別出席,還拿出當年的照片給謝長廷。謝長廷拿著當年合照說,當年同訪大陸的還有前考試院長姚嘉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人。

謝長廷昨晚抵達北京,今天將展開他「開展之旅」的重頭戲-與北京涉台系統的溝通對話。與廈門的祭祖參訪等感性溫情行程不同,謝長廷的北京行程,完全「入鄉隨俗」遵循北京中南海政治潛規則-「閉門」、「神祕」、「不公開」。

謝長廷在北京的活動,既不公開,也不透明,就連下榻的旅館都嚴格對外保密。這種「一級保密」做法,連國民黨大老訪問北京,都未出現過。因而,也容易引起外界諸多揣測和聯想。

據了解,謝長廷到大陸的行程安排,由中共國台辦一手主導,各地方台辦配合接待。目前謝長廷公布的北京行程,十分簡單,有些時段幾乎是空白。以北京安排行程的慣例,這些空檔應都有私下拜會行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