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雨-- 坐擁天空的巨人 記羅什大師的一默

滿濟 |2012.10.04
1441觀看次
字級

在鐵門關吃下三塊哈密瓜,雖解一時熱渴,卻也讓我飽嘗腹瀉之苦。三、四日幾乎呈斷食狀態,奇異的是,沒影響既定的行程與探索的遊興。龜茲是鳩摩羅什大師出生地,是怎樣的山川,怎樣的水質,滋養出這麼一個內在豐沛,靈魂強而有力的聖者呢?

到龜茲,已經是六月十六日,行程的第三十九天了。早上搭著出租車到拜城的千佛洞,入口處,羅什大師的塑像靜靜地盤坐。他一生充滿傳奇。

第一件傳奇,七歲悟萬法唯心:他生下來就聰明非凡,七歲隨母入寺,頭頂著鐵缽玩,忽然醒覺:這個缽這麼重,我人這麼小,如何頂得起來?這念頭一生,頓覺缽的重量,再也無力承載。七歲的他,就領悟到「萬法唯心」。心若無分別執著,就沒有輕重;一生起分別妄念,一切現象就隨之而生,應證「萬法唯心」,實是境隨心轉。

另一件,七萬大軍迎請:符堅為了大師,派出呂光大將攻克龜茲國,打了勝仗,馬不停蹄入龜茲城要迎請大師。出動七萬大軍,為了爭取一個人,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大師為了不讓生靈塗炭,勸諫龜茲王和談,羅什大師就這樣隨呂光的七萬大軍來到中國。

現今大家愛談論影星、公眾人物的緋聞、八卦,有關鳩摩羅什大師的「二次破戒」,傳聞了一千多年。第一次,因呂光的脅迫,被迫娶龜茲王女阿竭耶末帝,被軟禁在涼州十八年。後秦弘始三年(四○一年),姚興攻滅後涼,呂隆出降,是年十二月二十日羅什抵長安,以國師之禮待之,信徒數千人,公卿以下皆奉佛。傳聞大師再次在姚興的逼迫下納受十名伎女。

後人認為羅什大師為了譯經事業的開展,面臨環境的脅迫,不得不破戒「娶妻納伎」。但仔細推敲,比如,姚興,他是個什麼樣的君王呢?據《肇論疏》:「秦王姚興。道味玄深。遊心佛法。託志大乘。乃著通三世論。」唐僧釋靖邁於《古今譯經圖紀》卷三說:「姚主興待以上賓之禮法師羅什亦挹其風儀。厚相崇敬特異常範。」

此外,姚興著有《通三世論》、《通不住法住般若》、《通一切法空》、《與安成侯姚嵩義述佛書》等論,可見他深研佛法,「什師宣梵,秦主親執文對譯。方等諸經,乃所譯也」(《肇論略註》),從這段記載,姚興也參與譯經,並待羅什「奉之若神」,一個遊心大乘佛法的居士,對大師崇敬有加,具有這般素養的君主,何以做出破清淨僧戒之事,難令人信服。

再者,呂光是位大將軍,他會那麼粗暴不堪?《晉書》裡,符堅稱讚呂光「忠孝方正」;段龜龍撰《涼記》:「性沉重,質略寬大有度量」,《十六國春秋纂錄》中談論呂光:「沉毅凝重,寬簡有大量。」

呂光也許對佛法沒有興趣,但依他的寬厚量大的性情,會做出狎弄、羞辱名僧羅什,並脅令破戒的惡劣行徑,這樣的可能性極低。從這些記載足可明鑑,羅什大師的破戒是世人以訛傳訛,是《晉書》撰述的渲染、附會,是人們以凡心揣測聖者的行誼。

一千五百多年前,鳩摩羅什從未對這些八卦答辯過一句,一千五百年後,我凝望,藍天下被璀璨光圈包圍的他,仍是巨大的一默。謠傳對他無損一毫,在長安的譯經場七年,領導近八百位人眾埋首譯述佛典。千佛洞的萬尊泥佛的眉目早隨時間風化侵蝕,遙想當年,羅什大師為他熱血的佛教,甘於軟禁涼洲十八年,他這一坐,人間恩怨是非已過千年;他這一默,比萬鈞雷電更令人敬畏。

回程,開車的王師傅指著路邊的野生葡萄樹。「這果實很甜,法師,我採一些給您們嘗嘗。」在龜茲的夏天,我品嘗著平生首次的「白葡萄」滋味。它有出奇的濃香,粒粒大如珍珠,味如蜜釀。這果子,就像鳩摩羅什師為我們留下的「典範」,歷經千萬年的歲月風化,散發出的甜香如蜜,一如往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