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幼年(前排中)
圖/朱宗慶提供
朱宗慶小檔案:
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校長、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後至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深造,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的音樂家。師事華特.懷格教授(Walter Veigl)和維也納愛樂前打擊樂首席理查.霍賀萊納教授(Richard Hochrainer)。
朱宗慶小學二年級時,因為家族經商失敗,一家四口住的大房子被法院查封,只好搬到租來的老舊小屋,每逢下雨,屋頂也跟著漏水。從好日子到苦日子,這家人依然很樂觀。有一次,家裡真的沒東西吃,媽媽告訴大家:「沒關係!今天早點睡,肚子就不會餓了。」長大之後,每當朱宗慶遇到挫折時,一想起媽媽說的這句話,就覺得眼前的大難題,一定能解決。
樂觀的個性,讓朱宗慶比別人更有熱情。國中時,他被選上學校樂隊,還當上隊長。隊長的工作是什麼?就是有同學請假時,要替補空缺的位置。因此,他吹過小喇叭、豎笛,打過鼓,所有樂器都碰過,「全員到齊時,我就擔任指揮」。
有一次表演,朱宗慶碰到一個人,建議他去考國立藝專。為了考藝專,他準備買一把中古的小喇叭,需要六千元。他跟家裡要三千元,剩下的三千元,他找導師幫忙。雖然信心滿滿,考完試卻名落孫山。
「後來才發現,是因為什麼都不懂,才會覺得自己很棒。」他下定決心捲土重來。每星期一次,從台中坐火車到台北,拜師學藝,考試前半年更住到學校附近,天天找老師練習。第二年,他終於考上了。
進入藝專之後,朱宗慶覺得很自卑。因為同學都是從小就開始學音樂,他常常等到教室沒人時才敢練習。幸好,樂觀的天性此時又發揮作用,讓他慢慢克服這種心態。當時,台灣沒人主修打擊樂,學校每個樂團都需要他這樣的打擊手,讓他找到一片天。
藝專畢業後的一年多,朱宗慶當上省立交響樂團的首席打擊手。這是台灣打擊樂最頂尖的工作,他卻做了出國進修的決定。
踏上勇氣的旅程,充滿意外。一到歐洲,教授認為二十五歲的他年紀太大,拒絕收他為徒。朱宗慶當場愣住,只好跟教授懇求說:「請讓我旁聽兩星期吧!」期間有位學生缺席,朱宗慶終於可以展露身手。演奏完畢,教授大為讚歎:「好,我答應收你。不過,你學成後,要回台灣推廣打擊樂。」
碰到困難,朱宗慶沒有馬上放棄,反而勇往直前,才有讓教授破例收他的機會,之後還幫他申請跳級。「碰到困難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用熱情感動他人。」
朱宗慶說,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是理所當然,「人生那麼長,現在遇到的困境,其實只占了你一點時間。」只要學會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用熱情先感動自己,再感動他人,一定可以克服難題。
本文摘自《未來少年》十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