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自然課裡一定有一個觀察蠶寶寶生態的單元,想起四十幾年前的養蠶熱,至今仍記憶深刻,不只呼朋引伴,還組了個全校史無前例的愛蠶寶寶之家,想起那一年的瘋狂,還真是傻憨得可愛。
從小在鄉下長大,一天到晚都在田園裡奔跑,果樹只要爬得上去,摘得到的果子全下肚;農作只要長在地上,熟了紅了可以下肚的全遭殃。大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鬼頭們一樣是天剛亮就全村走透透,還翻山越嶺往鄰村探險去,非得到炊煙裊裊才意猶未盡地回家。突然發現村子裡的桑椹少了不少葉子,連隔壁村的小鬼們也來採摘,養蠶可是時下流行的趨勢,豈能落伍,即知即行,立刻搜括家裡的鐵罐、紙盒。
有蓋子的奶粉罐最吃香,但大戶人家才有,透過種種管道,好不容易摸來了一個。紙盒子呢?是要襯衫禮服的包裝盒,一樣是大戶人家才會有,還是老方法,去「借」幾個。蠶寶寶怎麼辦?更簡單,看誰的蠶媽媽已經吐絲長繭成蟲產卵了,一大盒全挪過來。一聲令下,各自行動,鐵罐子、紙盒子、衛生紙、桑椹葉,一夜之間成了養蠶大戶。一人幾盒帶回家飼養,天天固定地點集合研究觀察,馬虎不得,盒子太擠了,就去雜貨店「撿」大箱子。
天天以蠶寶寶為重,看著小不點蛻變成長,愈來愈驚人,夜裡做夢全是胖嘟嘟的蠶寶寶,已經從有趣轉換成驚恐,腦子裡全是軟趴趴、肥嘟嘟,貪心啃嚼桑葉的蟲子,養寵物反被寵物驚嚇。某次,因為和小弟鬥嘴氣不過,揚言要放幾隻胖蠶寶寶在書包裡,驚動父親關切,這下子非同小可,不難想像後果有多慘。
一箱又一箱的蠶寶寶全不見了,父親不知打哪兒來的管道,可以讓百萬雄兵回歸正統人家飼養,為養蠶事業,盡了一丁點心力。家裡的幾床蠶絲被,或許曾是那小小社團成員的幾百代子孫吐的絲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