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統計,全台一年休耕地二十萬公頃,政府一年花一百億補助休耕。其中一年兩期連續休耕多達五萬公頃,農委會近期完成這五萬公頃農田地主身分清查,發現將近六成不是農民,非農民領補助,真正農民沒受惠,不符合公平正義。農委會計畫明年起,僅允許農地休耕一期,另一期需由農委會和地方政府輔導轉作其他作物,否則不提供休耕補助。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休耕農地不事生產,也沒創造就業機會,政府過去為了解決農業問題,提供各種補助方案,造成各種補助如同加掛車廂,政府財政遲早被拖垮。他表示,寧可將這些經費用來鼓勵農民盡可能生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健全農業產業鏈。
農委會透過跨部會合作清查發現,五萬公頃連續休耕地的地主約有十六萬人,其中百分之五十八沒有農保,從事與農業不相干行業。
陳保基表示,農委會規畫明年起至一○五年,以四年時間逐年活化休耕地,不允許農地連續休耕。新制完成上路後,農民擁有農地若不轉作、出租,進行各式農業利用,將無法領取政府的休耕補助,要從體質改變真正解決台灣農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