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羞反羞,
羞反不羞;
不畏現畏,
畏現不畏。
──《出曜經》
在《出曜經》裡,有一段偈子說得很好:「不羞反羞,羞反不羞;不畏現畏,畏現不畏」,意思是:一個人在不應該羞怯的時候感到怕羞,在應該感到羞恥的時候,反而不覺得羞恥,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圖/心皓
文/星雲大師
不羞反羞,
羞反不羞;
不畏現畏,
畏現不畏。
──《出曜經》
在《出曜經》裡,有一段偈子說得很好:「不羞反羞,羞反不羞;不畏現畏,畏現不畏」,意思是:一個人在不應該羞怯的時候感到怕羞,在應該感到羞恥的時候,反而不覺得羞恥,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
比方做好事、做功德,不必害怕別人知道,不必為此感到羞恥,但是他卻害怕:「唉呀!我不敢給人知道,你不能告訴別人啊!」或者請他來跟大家講幾句話,他不敢承擔,還說:「唉呀!我不敢,我怕羞!」這是光榮的事,為什麼要怕羞呢?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應該坦誠、公開,但是他怕羞、畏懼,就是「不羞反羞」。
另有一種「羞反不羞」,有些人做種種非法不當的事,自己應該感到慚愧羞恥,但是他卻洋洋得意;或者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名利,應該覺得難為情,做這樣的事讓祖宗蒙羞,但是他卻自得其樂。
「不畏現畏,畏現不畏」,好比急功好義、排難解紛是正義的行為,應該當仁不讓,無所畏懼,但是他卻害怕別人講閒話、害怕被人怪罪,甚至應該表達公理正義時,他畏頭畏腦,不敢去說、去做,視不應該畏懼的為畏懼。應該畏懼的時候,他反而不畏懼,像現在一些公眾人物,在公共場合中應該謹言慎行,畏懼輿論、公論,畏懼自己的行為出軌,但他不怕,不但叫囂謾罵,有時候還大打出手,這些都是不當的表現。
總之,這個社會,有些人做了非法不當的事,應該羞恥慚愧的,他不感到羞恥慚愧;應該勇於舉發非法,不該羞怯的時候,他卻羞怯,這都是很反常的現象。
如何還給我們一個平常心,還給我們一個正當的力量?《出曜經》的這四句偈很重要!自覺有所不當,有所非法時,要感到慚愧怖畏;應當維持社會公義時,要能伸張正義不畏懼,甚至勇敢舉發惡事,我們從個人到社會,才能安詳自在,清淨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