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間,福建地區因為耕作不易,許多人結伴到台灣開墾,尋求新的機會,泉州安溪的王天來也攜家帶眷來台,落腳新店的直潭,以熟悉的種茶工作為生,但因茶樹種植與茶葉製作技術都不佳,只能勉強餬口過日子。第三代的王長庚改行當茶販,但一個山頭翻過一個山頭,也只能收到少少的茶葉,真是辛苦,直到第四代王永慶,不但讓王家人轉貧為富,他更成為台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出生於一九一七年,據說小小年紀就跟著父母到山上茶園工作,還去撿煤炭幫忙家計。由於王父體弱多病,身為長子的他,自小學起就懂得分擔家務,包括打水、扛柴火、扛飼料等粗重的工作。國中畢業後,在叔叔的介紹下,王永慶離家遠赴嘉義的米店工作,這也是他人生轉捩點的開始。
因為聰明肯學又勤快,所以米店老闆傾囊教導王永慶,而他也從不把自己當作是領月薪的店員而已,而是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要怎麼做才能讓店裡的生意更好。很快的,王永慶就自立門戶,帶著弟弟一起打拚,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人生第二個的轉捩點是在一九四一年,當時米糧生意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而受到管制,二十五歲的王永慶冒險逾區運米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決定轉行,回到故鄉烏來開設磚窯廠,卻因汙染問題遭民眾排擠,一九四三年又改做木材生意,但又是一個血本無歸的慘敗經驗。直到二年後,才因天時、地利、人和,賺進人生的第二桶金,而這次累積的財富,讓他有資本可以參與第一波國家經濟發展起飛的大好機會。
一九五四年,王永慶獲得美援挹注資金,成立了台灣塑膠公司。爾後,又接連成立了南亞塑膠公司、台灣化纖公司、石化業等等,並跨足全世界,打造出版圖龐大的台塑王國。
事業有成後的王永慶,投注公益不遺餘力。他有感於多病的父親因腸胃發炎,等不及開刀而過世的不堪記憶,發願要把台灣的醫療做到像台塑企業一樣,在一九七六年底,成立第一家不收住院保證金,且把顧客放在第一位的長庚醫院,緊接著並投入醫事教育,成立長庚護專、長庚大學等,培育醫師及各職類的醫事人員。
律己甚嚴的王永慶,不畏艱難,從篳路籃縷中闖出一片天。這位台灣經營之神於二○○八年十月過世,享壽九十二歲,他誠懇簡樸的生命態度,堪稱台灣成功企業家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