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十三日宣布新的QE3措施(量化寬鬆,提振經濟的貨幣政策),這個讓市場引頸期盼已久的消息一出,投資市場立即有了相當的反應,眾多股票市場都呈現出上揚格局,迎接QE3的到來。
不過,大家討論已久的QE3,是否真的就是救市的良藥呢?對於這一點,可能要抱著比較保守的態度來看了。首先,連柏南克本身都表示,要振興美國的經濟,不能只靠貨幣政策,而是需要美國政府拿出更有效率的財政政策才行得通。
其次,就好比我們對生病的人投藥,同樣的藥物經過重複使用,漸漸的效果可能就會愈來愈弱了。量化寬鬆措施可能也面臨這樣的窘境,第一次推出時,在市場上產生極大的效應,等到第二波的量化寬鬆推出,對市場的影響已明顯小了許多。這次推出的第三波成效如何,恐怕還在未定之數。
從各方跡象來看,全球景氣的復甦,也許不是短期內能夠達成的。我們都希望經濟情勢能夠快些好轉,但若是期待因為QE3的實施,就能很快的重回好日子,應該是不切實際。大環境終究要回到正軌,景氣也終將復甦,只是在那之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那麼在曙光重現之前,我們該怎麼辦呢?最務實的做法,還是從自身的理財規畫開始。其中最根本、最能由自己掌控的,就是管理消費和支出。大環境不景氣、物價卻持續上漲,投資在短期內又難有好的成效,當然就需要減少花費、增加儲蓄。而事實上,在目前景氣尚未復甦,各種投資的資產都還處於低價的時候,正是進入市場投資的好時機,而要把握這樣的時機,就必須要有收支上的結餘才行。
說穿了,理財最重要的關鍵在自己,而不是外在市場的動靜。無論是第幾次的量化寬鬆,對我們的幫助和效益,都比不上我們對自身理財行為的管理。所以我們才說,理財的關鍵在於理人,而不是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