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力量大】 正確宣洩 有益身心

蓋.溫奇 |2012.09.24
2309觀看次
字級

我們已經忽略抱怨的功能太久了,以致於現在抱怨時,主要是為了一個原因:宣洩情緒。宣洩情緒是紓解負面情緒累積的方式,負面情緒不宣洩,可能會把人逼瘋。只要不過度宣洩,把它當成重要的心理功能,適度表達那樣的感覺,有益身心。

如果是為了得到情緒認同而抱怨,應先問自己三個問題。一、你鎖定的目標是否支持與了解你?如果你不太了解那個人,應該多花點時間思考可能的線索。例如,當你鬱鬱寡歡時,那個人是否展現一丁點的關心?如果沒有,你就應該另尋對象。

第二、那人現在有餘裕支持與了解你嗎?當我們去醫院探望車禍的朋友時,可能就不適合抱怨停車位有多難找。

第三、這個抱怨對象了解這個話題嗎?例如,忙著準備考試的研究生,聽到事業有成的大學老友,抱怨冬天到熱帶地區度假兩週曬傷時,可能不會有什麼同情心。

宣洩情緒可讓人感到心情暢快,尤其選對聆聽者,又能獲得同情和理解。那種一吐怨氣的感覺相當舒暢,我們往往會清楚記得那些對話,幾年後仍覺得聽我們抱怨的人很窩心。

許多現實生活場景中,純粹為了發洩情緒而做的抱怨,不僅有安撫情緒的效果,也是我們能採取的最有效方式。照護老人、慢性病或重症患者的人,照顧小孩或生病動物的人,急救人員,都可能需要為了他人,先把自己的情緒擱在一邊,因此累積了焦慮,身心緊繃。

新手媽媽接受治療時,常提到她們因孩子哭鬧、尿布疹、清嘔吐物而失眠的夜晚,心力交瘁。當她們能抒發情緒,並獲得一點情緒認同時,常讓她們覺得舒坦,補充了一些能量。

我們的抱怨常伴隨著意外的代價,無效抱怨的影響可能持續累積,破壞心境和情緒。別人會覺得我們老愛抱怨,有些人只因提出簡單的抱怨,就面臨絕交、訴訟、公開嘲諷,甚至生命危險。

既然抱怨有可能遭遇這些風險,情緒認同又難以捉摸,我們的抱怨應該還要有其他功能,因為真正抒發情緒的狀況很少見,光是為了那樣而抱怨,實在太沒效益了。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抱怨力量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