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小藝術營結束後,團員林懷恩帶著小朋友做服務學習,從愛護校園做起。
圖/普繆思客提供非報系
文/實習記者龔奕瑀
以音樂和服務學習為宗旨的普門中學熱音社,連四年將所學帶到後山,雖然每次組成的團員不同,但有著共同的理念與目標,今年,十三位團員以「普繆思客」為名,前往高雄、台東義演,感動滿滿。
「普繆思客」二○○九年暑假開始花東走唱,第二年在台東舉辦藝術營,第三年走入台東監獄表演。今年,普中老師鍾佳玲因緣際會接觸高雄少年矯正學校明陽中學,發現這些孩子不論音樂或舞蹈、編劇都很有才華,遂促成普繆思客與明陽學生進行一場藝術交流,鍾佳玲表示,「雙方各展長才且默契十足,讓人為之驚豔」。
結束明陽發表會後,普繆思客往台東出發,開始五天四夜的行程。第一站來到柏林安養院,團員們唱著經典老歌,勾起老人家的回憶,看到那群爺爺奶奶綻放笑容,有的甚至流下眼淚,團員們都好感動。團員王中興說:「看到他們的笑容,我不禁想到有多久沒陪伴家人了。」
第二站是馬蘭榮家。鍾佳玲表示,每年來這裡不只是回饋,更是要打破老人家的刻板印象。她說,這些老人家總以為普繆思客只會來一次,沒想到是年年都來,讓他們好感動。今年除了開唱之外,馬蘭榮家主任李翠蓉還特地帶領團員向老人募發票,讓他們也能做公益。
第三站前往台東監獄,團員已無前一年的羞澀,賣力演唱膾炙人口的歌曲,廣受受刑人歡迎,紛紛在回饋單中給普繆思客鼓勵──「希望再見到你們的表演,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的愛心,希望你們還能再來」等。畢業於明陽中學的團員詹文中說,這些服刑的大哥大姊有些已為人父母,看見他們,有如看見自己的兒女,感動不已。
今年藝術營在太平國小舉辦,因為前年也在此舉辦,有些小朋友還認識部分團員,活動進行順利。此次由團員王安民教導兒童劇,以戲劇性的遊戲配合閱讀,透過朗誦劇本與實際上台演出兩種方式進行。藝術營結束後,小隊輔帶領小朋友打掃校園,讓小朋友懂得回饋,愛上自己生活的地方。
為了讓大眾響應活動、分享善心,普繆思客特地在台東鐵花村、星巴克等地,為社福團體募捐發票,進行義演,許多民眾、遊客響應愛心,總共募得一千張發票,全數捐給台東的救星教養院。
最後一站就是救星教養院,院中大多是腦麻天使,普繆思客團員拿著木吉他、鈴鼓,與腦麻天使們一起唱歌拍手,許多團員不禁流下淚水,那些連湯匙都握不緊的腦麻天使,緊緊握住團員的手,「雖然他們不知道你為什麼哭,但你卻能得到最真實的回饋」,鍾佳玲說。
團員陳婉菁說:「我們不是最厲害的樂團,但我們卻是最幸福的樂團!我們想尋找的,是一份反璞歸真的感動與回饋。」
另一名團員林宇表示,每一年的旅程就像回到原點,找到心中被遺忘的感動。
鍾佳玲說,四年來,每一次走訪台東都刻骨銘心。團員在旅途分享快樂,不僅獲得滿滿的感動,也一直不斷在省思自己。鍾佳玲認為,在服務當中,收穫最多的人其實是自己。
普繆思客以所學回饋社會,除了到老人院、監獄去感受生命的凋零與可貴,也從帶營隊的過程中學習教育與傳承,這就是他們每年持續走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