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在第二任總統任期尋求兩岸關係歷史定位的布局,已正式啟動。
近日外交、兩岸和國安部門的人事更動,或可見端倪。這樣的人事安排,已直指未來的馬政府任期內的工作目標,就是兩岸關係的重大改變或突破。
例如他把身邊最忠心耿耿的親信幕僚兼好友金溥聰派任駐美大使,身邊親信文膽王郁琦派任陸委會主委,這兩人都是第一線主帥位置,而且都已不諱言傳達他們將能更精準執行馬總統的政策理念。
那麼馬英九準備怎麼做呢?一國兩區將是主軸。
先是今年三月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受託,到北京會見胡錦濤,主動提出一國兩區主張,引起輿論大嘩。五月二十日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再度宣稱根據憲法將兩岸關係定位是一國兩區,但是將一國定義為中華民國。
相對於李登輝與陳水扁在總統任期內,將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岸互不隸屬。馬政府確實將台灣重新拉回到一個中國屋頂下,而台灣當然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這樣的主張,符合大陸共產黨政權的絕大部分期待。大陸在二○○五年頒布反分裂國家法,就是要求台灣必須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意簽訂和平協議,允許台灣高度自治與安排國際空間。否則不排除對台武力統一。
現在稍有不同的是,誰能代表一個中國?國際政治現實是,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繼承中華民國的一切權利。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同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認為台灣是政治實體,但不是主權獨立國家。
因此台灣對於所謂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定義論述,在國際政治上缺乏著力點,只得回到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時期,與共產黨爭議一個中國的發言權。對此大陸或許不十分滿意,但絕對可以接受。因為一國兩區主張的政治意涵,已經非常接近大陸主張的一國兩制及和平統一政治藍圖。
在兩岸維持現狀與和平的前提下,只要美日等友邦沒有太多疑慮,縱使台灣內部可能會掀起極大的政治風暴,馬英九或已在所不惜。這次他可是已真的準備好了。
羅愛華(高雄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