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檢調偵查藥價黑洞,大動作搜索全台十二家醫院,把現行醫院採購藥品慣用的手法,如折讓、捐贈全列為詐欺違法,雷厲風行,民眾大快人心。但如果認為弭平藥價黑洞,就能挽救健保財務,如此可能小看了醫藥界在健保制度下複雜的共生生態。
以量制價 買賣手法細膩
什麼是藥價黑洞?絕非是醫師開出一顆藥,藥商就把一定數額送進醫師口袋的粗糙手法。
藥價黑洞來自醫院的議價能力,以量制價是普天下共通的商業法則,舉例來說,同樣的藥品,小診所買藥一顆三元,醫學中心病人數多,購買量大,一顆可能只要兩元,但健保局一律以三元給付,醫學中心每開出一顆藥就賺進一元。
為了不使藥價在帳面上太難看,藥商和大醫院間的買賣手法更加複雜而細緻,如藥商將藥品以十元賣給醫院,同時開立發票,再根據「默契」,由藥商回贈八元至醫院指定帳戶;醫院以一顆兩元購得藥品,帳面上卻是一顆十元,還據此能申請健保給付。除了捐贈,「買一顆送三顆」等打折也是常見手法,當然,發票上的價格是未打折前的原價。
採購量影響議價能力,必然導致醫院進藥價不同,產生藥價差。曾有人提議,乾脆由健保局統一採購藥品,但失去了市場機制,健保局如何決定合理藥價?藥價差恐將由醫院轉放在藥廠口袋;要求醫院用進價申請給付?先不論醫院會不會請藥廠做兩本帳,醫院若因無藥價差可賺,不再議價,健保還是無法省錢。
如此看來,藥價差是健保現制的先天缺陷,也是無法避免的「必然之惡」,只能盡量縮小,難以根絕,民眾只有認命埋單?
合理藥價 全民有權要求
但全民健保是強制納保的社會保險制度,醫藥雙方共同建構的藥價黑洞,卻由全民繳交的健保費承擔,這個算盤怎麼算都不合算,無怪醫改團體大力抨擊,民眾更是深惡痛絕。
為了拉近健保給付藥價與實際價格的差距,健保局目前的作法是例行展開藥價調查,最近公布的第五次藥價調查結果,逾五千項藥品價格需調整,整體調降金額在七十至九十億元之間。所以,不能說健保局對消除藥價黑洞沒有努力,但面對醫藥界推陳出新的「作帳」技巧,健保局顯然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強烈的決心。
民眾還要必須了解一件事,現行健保給付採取總額支付制度,就算藥價降低,省下的費用將轉作其他給付之用,這筆錢最終還是回歸醫界。省下來的錢會用到那裡?醫療產業複雜又極度專業,還有沒有更多民眾不知道的黑洞?醫師在健保制度下也是討不了便宜,黑洞再大,錢也未必進的了醫師口袋。
醫療的本質雖是濟世救人,但醫院的經營卻已成一種產業,商業手法很難避免,有機會勢必大賺錢,只是賺的錢若是強制全民納保的健保費,民眾就有權要求設定合理的利潤空間;面對醫院管理者,健保局更有責監督,要為民眾看緊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