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用人文關懷搭建美麗新世界

趙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導) |2012.09.18
1084觀看次
字級

對於大多數現代社會中的成員,甚至身處學術殿堂的高級知識分子而言,生活環境中的「通用設計」指的是什麼?恐怕知之者不多。因為當人們一味追求自己周遭環境的安全、便利、舒適、優雅時,很容易忘掉了是不是應該在城市規畫、公共設施和居家建築中融入更多的人文關懷,替行動不便或反應遲緩的使用者用心盤算與考慮。

自一九五○年代後期,歐美及日本等少數國家即開始注意各自社會中,占有相當比例的殘障人口生活上所遭遇到的種種問題及其對社會衍生的負面效應,因而提倡「無障礙空間設計」。從一九八○年代開始,「通用設計」一詞漸漸為世人引用。其實,「通用設計」並不是新的學術思想或科技,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價值觀,它主張每一件我們所創造、設計及生產的物品,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為每一個人所使用。

趁著九月開學,校園恢復熱鬧景象,一群來自海峽兩岸的學者和社福代表,歡聚在黃浦江畔的上海交通大學,參加由永慶慈善基金會主辦的公益活動。在這場名為「美麗新世界—友善城市與通用生活論壇」裡,每一位參與者都經由充分的發言、討論、傾聽或分享感到獲益匪淺,當然更透過各自在「建築新知」和「友善城市」兩大議題範疇內的專精見解和嶄新思潮,提供給在座青年學子一次對生命的啟示與省思的機會。

在本次論壇中,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唐峰正董事長根據他的實地參訪觀感做了「台灣及挪威通用設計案例分析」報告,內容生動而精采。令現場為之轟然的是有關「小唐董事長」本人一生的遭遇、奮鬥和成就歷程。原來他在襁褓時期就因為發燒導致小兒麻痺症,幾乎被醫生宣告不治,雖然撿回一命卻也從此成為重度殘障者,且終身只能側坐在輪椅上。看上去,他除了視聽和語言之外,幾乎不具備任何正常人的活動能力。然而如此嚴酷的障礙沒能擊垮小唐的達觀與信念,三十餘年來,他逐一克服肢體缺陷所帶來的不便,如今不但學會單手側姿游泳,還不時坐在友人高速行駛的哈雷機車上「享受速度的快感」;他勤於自修、善於觀摩,並不斷寫作、出書、演講;經過幾年的奔走號召,他創立了自由空間基金會,專為弱勢族群發聲請命;幾年前,台灣高鐵選中他為代言人,成功地塑造正面社會形象;去年,他興起了「要成家」的念頭,上個月果然迎娶了一位才貌雙全的美嬌娘回家。小唐的故事不只是一名勇士的傳記,而是台灣整體生命力的縮影。

為了滿足眾人的好奇,更想要在現場激起自我啟發的動能,論壇特地邀請小唐董事長的新婚妻子楊麗蘭女士,以「相知相惜、牽手一生:他不特別,他是我先生」為題發表演講,分享這對愛侶相知、相守、相處的點點滴滴。麗蘭女士頭腦清晰、肢體健全、年輕秀麗,受過國內的高等教育,目前從事社會教育的工作。她說,外界常認為像她這樣的「正常人」,需要有很大的愛心與耐心才能夠終身照顧一位身障的先生,可是,從另一個角度,她卻感覺到,身旁這位樂觀、堅毅、勇敢,永遠打不倒的小唐,才是照顧她、扶持她、保護她的有力支柱;她說,人際之間最深的障礙在於無法同理對方的需求,跨越障礙的關鍵,則在於擁有一顆敏銳且溫暖的心。由於她與小唐都以同理的心情互相了解,彼此珍惜,所以才會共譜戀曲,締結幸福的婚姻。座談結束之後,眼看著麗蘭細心地把小唐扶坐在輪椅上緩緩推出會場的溫馨畫面,相信所有在座的人都為之心動、神馳。

一場成功的兩岸公益交流活動,掀起一波屬於人性最深層處的自我覺醒!當然,我們的社會中必定還蘊藏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有待發掘,也有待大家一起珍視。不過,如何把這股感動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蛻化為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換取真正充滿慈愛、關懷與和諧的社會狀態,可能是同樣迫切的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