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雪山隧道漏水事件,國道新建工程局第三區工程處經三次封閉隧道一半道路搶修,昨天清晨總算暫告一段落;不過許多學者專家因而質疑雪山隧道的結構安全,建議全面檢修。
交通大學榮譽教授藍武王、義守大學副教授詹明勇等學者,都認為不能輕疏漏水問題;藍武王擔心若未處理好漏水問題,一旦水量累積到定量時,可能會淘空土石,造成隧道塌坍;詹明勇也提出警訊,認為隧道漏水已是代表破壞徵兆出現,且可能是「結構體的錯位」問題。
工程處長張文城表示,他已研議三個方案解決隧道底地下水積水問題,一是從導坑打排水管進入隧道頂,將水直接排出,不過此法距離太長,位置比較難拿精準,同時導坑交通受阻,一旦有狀況,救援不易;第二是從導坑與主坑之間的廊道打入排水管,不過廊道空間狹窄,加上有很多電纜線,施工不易;第三是直接從主坑打入,此法雖最直接,且施工期間只需一、兩個小時,但擔心隧道壁被穿後,大量積水衝下而影響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