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小劇場推手傅維伯,打造年輕人創作的舞台。圖/記者郭士榛攝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進入第五屆,戲劇節製作總監傅維伯認為,小劇場給年輕導演、表演者、編劇、舞者實踐理想的創作空間。
身兼中國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經理的傅維伯,也是北京小劇場教父級人物。他表示,北京小劇場發展主角,應是林兆華,一九八二年執導第一部小劇場戲《絕對信號》,至今發展滿三十年,去年光是北京演出超過三百部。傅維伯指出,沒有林兆華,今天北京小劇場不會有如此蓬勃發展。
小劇場小成本,對年輕人來說好控制,容易獲得支持,傅維伯表示,對年輕人來說,小劇場應有創意和實驗性。例如北京第二代小劇場代表孟京輝,一九九九年首演的《愛情的犀牛》至今已演一千場,傅維伯表示,編劇是隨年代變更,不斷修劇本,與時俱進,才能符合社會需求,若只停留一個時代,就會有代溝。
傅維伯早在一九九○年代與小劇場結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小劇場「人民藝術劇院小劇場經理」。傅維伯說:「那時大多數人對小劇場沒概念,但林兆華認為,必須打造一個讓年輕人實驗和創意的戲劇平台,目前活躍的知名導演李六乙、王曉鷹都是從小劇場開始發展。」
北京小劇場有二十多個,因應市場需求增加,作品也不免良莠不齊。傅維伯表示,小劇場作品必須有新創意,可能不完美,但年輕人一定要有銳利視角,才能堅持完成自己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