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慈航—觀世音

妙樂 |2012.09.09
2380觀看次
字級
觀世音菩薩因為「聞聲救苦」,所以名為「觀世音」,因為菩薩觀理自在、觀人自在、觀境自在、觀心自在,所以又名「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因為「聞聲救苦」,所以名為「觀世音」,因為菩薩觀理自在、觀人自在、觀境自在、觀心自在,所以又名「觀自在」。

一、認識觀世音

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菩薩以智慧照了真如,通達一切諸法,現身說法而圓融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此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攝化眾生。

《悲華經》記載:從前過恆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際,觀自在菩薩的本地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太子,在當時的寶藏佛前面迴向、發願說:「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迴向發願說:在安樂世界的無量壽佛進入無餘涅盤、正法時期過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觀世音的信仰

觀世音的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後傳至中國內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故有關觀世音的記載很多。西藏信仰觀世音尤盛,代代之達賴喇嘛皆稱為其化身,且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廣傳於該地。自西晉竺法護之《正法華經》譯出後,中國內地亦大興觀世音之信仰,有關著作亦頗多。

自北魏以後,造觀世音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駝山等地存有遺品甚多。隋唐以後,隨著密教之傳入,諸種觀世音像亦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薩像,觀世音像即居大半。又以元魏孫敬德之《高王觀音經》為始,《觀世音菩薩救苦經》、《觀世音十大願經》、《觀世音三昧經》等諸經亦陸續出現。相傳其顯靈說法之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其一根據《歷代神仙通鑒》記載:普陀落伽巖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傳商朝時修道於此,已得神通至道,發願欲誓度世間男女。嘗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曰「慈航大士」。

中國民間一般把慈航真人和觀世音菩薩等同視之。但依照種種經典來判斷,慈航真人可能不是觀世音菩薩,他們之間有十分明顯的差別。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觀音也與佛經中描述的「觀世音菩薩」有很大差別。

三、觀世音的化世因緣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由這簡單的兩句話,就可以了解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為我國民間所普遍崇信。  

菩薩還有「施無畏」、「大悲菩薩」、「圓通大士」、「南海觀音」等諸多名號。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菩薩於無量劫前已經成佛,號為「正法明如來」,其以慈心悲願而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佛陀在經中對於觀世音菩薩慈悲化世的廣大功德,有諸多讚歎,因而感動無盡意菩薩以瓔珞供養。 

比方說: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能滿足祈求生兒育女者的心願:「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也可令眾生遠離三毒煩惱:「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乃至還能免除火難、水難、風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等七種災厄之苦。總之,虔誠執持菩薩的聖號,菩薩即能以其慈悲、智慧、勇猛的威神力加持於祈求者,即得解脫厄難。 

菩薩除了冥冥中給予眾生感應之外,也能應眾生的機緣而為說法,如〈普門品〉中所言: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乃至應以比丘、比丘尼、居士、婦女、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等,以三十三應化身度化眾生,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觀世音的信仰及感應 

對於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及感應的原理,我們應該要有如《華嚴經》所形容的「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般的體會。

聞觀世音菩薩名號時,口中稱念,身行禮拜聖像,同時生起清淨心,專一其心驅除雜念妄想,思惟觀音願行,如此身口意三業合而為一,則觀世音的心就是我的心,我心與菩薩心合而為一,自然能「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由於觀音信仰的普及,及眾生的虔禱,而感應菩薩示現各種不同身相,以救苦救難,所以觀世音菩薩的造像亦多不勝數。如「白衣觀音」、「竹林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琉璃觀音」、「蛤蜊觀音」、「送子觀音」、「馬郎婦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

其實觀世音菩薩的形像,由於應化無方,所以相狀也就不一,經載菩薩應眾生的祈求,而感應不同身分,作為度生方便。因此,信奉者對於菩薩是否為男為女,大可不需在外相上加以分別。  

觀音菩薩給予人間的救濟,是隨處示現的,他以十四種無畏、千手千眼,慈愍眾生,救苦救難。如:「唐文宗嗜食蛤蜊,菩薩即現身度化」,「宋朝永覺禪師受牢獄之災時,稱念觀世音菩薩,刀尋斷斷壞」,「孫中山先生遊歷普陀山時,曾親眼目睹菩薩顯現靈異事跡」,「以屠宰為業的不孝子,朝拜南海時,蒙觀音指示『反穿衣,倒踏鞋者,即是觀音老母』」等,諸如此類菩薩度化眾生的事跡,在《觀音靈感錄》中,載錄甚多。  

四、信奉觀世音的意義

「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個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能為眾生施予無畏,吾人亦應效法菩薩,提升慈悲力、智慧力、勇猛力,做眾生的保護者。因此:

對於意志消沉,灰心失志者,應效法菩薩給予鼓勵。

對於被人加害,災難臨身者,應效法菩薩給予解救。

對於遭遇挫折,險阻艱困者,應效法菩薩給予助緣。

對於誤入歧途,迷失方向者,應效法菩薩給予指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