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方丈隔著東庭有一間「藏六庵茶室」,自古即是龍安寺十大勝景之一。「藏六」是龜的別名,比喻如龜將頭、尾、四肢藏於甲內,這是出自佛教典故:
「過去佛住世時,有一比丘發心遠離塵囂,希望能在道業有所成就。比丘身處僻靜的林中,看似過著寂靜的生活,但心中卻總是不安寧。十二年的歲月就這麼過去了,這位比丘依然沒有得道,心中十分煩惱。佛陀知道了,就化作一位沙門,來到森林與比丘一起用功。一日,他們看見一隻烏龜從河中慢慢的爬上岸邊,這時來了隻饑餓的狐狸,牠看見烏龜張口就咬;烏龜一驚急忙將頭、尾、四肢縮進殼內。狐狸用爪子撥弄龜殼,但烏龜緊緊躲藏在殼裡,狐狸無可奈何,只好悻然離開,這時烏龜才緩緩將伸出頭尾、四肢,爬回河裡。比丘告訴佛陀化現成的沙門,烏龜有龜殼保護生命,所以狐狸無法傷害牠。化沙門回答說:『世人還不如這隻烏龜呢
!烏龜遇到危難,知道收頭尾、四肢,世人卻完全不知危機四伏而放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造做惡業,讓煩惱魔、死魔、病魔有機可趁,因此在六道的輪轉中,無止盡的受苦受難。』
化沙門接著以一首偈勸告比丘:「藏六如龜,守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比丘聽了以後,緊緊看守著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斷除對世間色、聲、香、味、觸的種種貪求,專注一心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庵前是「段石」銜接「飛石」的小徑,「段石」顧名思義是長條形一段段石塊,
「飛石」的意涵十分美麗,指的是「如灑豆子般毫無造作飛灑出去的豆形石塊」,看似不經意卻錯落有致鋪成的小徑,事實上石頭大小、色澤、鋪陳間距都相應相稱恰到好處,呈現驚人的調和之美。庵外有中國「孔方兄」錢形洗手缽,稱為水手缽,十分具有巧思,中間一口字即是水缽,四周有「五、隹、 、矢」四字,分別與口結合即為「吾唯知足」四個字,旁邊樹叢中立牌說明顯示:「『唯吾知足』係來自佛遺教經中『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這是禪宗精髓也是茶道精神所在,更是真正的平和精神所在。」
川端康成說:「從庭園的意義有「幽靜古雅」、「寂靜、清瘦」的旨趣,而「和敬清寂」的茶道所尊崇的「幽靜古雅」指的是潛藏於心的豐盛,是在極狹小、簡樸的茶室中,蘊藏無限的深廣與優美典雅。」因為茶室不開放,我在四周流連,踏上飛石小徑,用木水杓取水淨了手,不知千利休先生得知,將笑我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