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寧國公」和「榮國公」,便很容易想起《紅樓夢》裡的賈府。曹雪芹交代得清楚,第一代寧國公、榮國公名叫賈演、賈源,兩人是親兄弟,因功勛顯赫被封為「國公」之爵,賈寶玉就是榮國府的第四代,屬「玉」字輩。
小說為什麼把賈府爵位稱寧國公和榮國公呢?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兩個爵位呢?
當然。「國公」屬公爵的最高等。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位居第一。
晉朝始有「開國郡公」、「縣公」之稱;北周封皇子為「國公」;隋封爵有「國公」,位次「郡王」,高於「郡公」,沿襲至明朝。
明以後去「開國」兩字。宗室封爵,唐、宋、遼、金四代亦有「國公」之稱。清代有「鎮國公」與「輔國公」,次於「貝勒」、「貝子」,高於「鎮國將軍」與「輔國將軍」。
史上第一位「寧國公」是宋徽宗趙佶。趙佶剛滿周歲,被封為寧國公,後來改封「寧郡王」、「端王」,說來這個寧國公也是趙佶的第一個封爵。
其實比趙佶早的還有一位疑似寧國公,此人是梁‧簡文帝之子蕭大臨,初封為「寧國縣公」。蕭大臨命運跟趙佶有些類似,其父被侯景立為傀儡皇帝,他進封「南海郡王」,後來簡文帝被廢,蕭大臨被殺,時年才三十五歲。
其他的寧國公,還有元朝的高智耀、高睿父子;明朝的將軍王真,以及權閹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
同昏君奸臣充斥的「寧國公」相比,歷史上的「榮國公」不僅論數量,還是論質量都要顯赫得多。
讀過《隋唐演義》對隋將「來護兒」會有些印象,這位來護兒爵位就是「榮國公」。史載來護兒出身名門,是東漢中郎將「來歙」十八世孫。來護兒一生戰功無數,而且愛民如子,官聲甚好,這在古代很難得。
來護兒之後,唐初的「高滿政」也封為「榮國公」;有宋一代,封榮國公的人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劉光世創立淮西軍,在抗擊戰爭裡屢立戰功,不過將略平常,膽小怯戰,常不戰自退,比岳飛、韓世忠甚至張俊都差之甚遠。
明代出了三位很牛的「榮國公」:
第一位是朱元璋的女婿梅殷。
第二位是號稱靖難第一功臣的張玉。東昌之役燕王朱棣被盛庸軍圍困,張玉入圍救援,被斬殺,死後被朱棣追贈榮國公。
第三位是張玉的同事姚廣孝、也是最牛的榮國公。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姚廣孝是位出家和尚,法名道衍,他是靖難之役的朱棣總軍師,他提議燕軍「毋下城邑,疾趨京師」,奠定了永樂帝的大業。難得的是,姚廣孝不願還俗,沖淡了朱棣的戒心,得以善終。
「寧」是南京的簡稱,因南京別稱「江寧」而得名;「榮國」也是一古國名,榮伯是與周武王同輩的姬姓貴族,其封邑約在今陝西戶縣西。
《紅樓夢》裡說賈府在京城長安,祖籍金陵(南京),且真實的「榮國公」比「寧國公」人品要高幾個檔次,曹雪芹以「寧」、「榮」為爵名,怕也是有意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