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四年發生南亞大海嘯,印度安德拉省、達米爾省兩省受到波及,安德拉省出生的如弘法師及佛光會第一時間先前往慰問救助,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女士也在此建了一座台灣村,安頓災民。
達米爾省由佛光會在當地租了一個地方,長期提供災民食宿,達米爾清奈市的佛光會長安邦(E.Anban)夫妻倆人全心投入,定期搭長途火車再轉公車、小車進入災區關心。
佛光會除了照顧失怙及貧困兒童,也在當地開設電腦班、打字班、裁縫班、心靈輔導班,照顧村民心靈,培養謀生的一技之長。為擴大醫療範圍,佛光會買了一輛救護車,以雲水醫療方式,巡迴海嘯災區辦義診,每兩天一次,所到之處服務災民外,一般貧困民眾也納入義診對象。
海嘯地區逐漸平穩後,移動式照顧轉為固地收容兒童,居住在安邦會長家。為此,很慎重地展開過一次民調,有哪些家長願意將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教育,六十幾位孩子,只有十三人願意接受照顧。
當佛光山派駐妙如法師到菩提伽耶,成為創辦佛光伽耶育幼院的開端,收養對象範圍擴大,加入印度偏遠山區、貧困及失親小孩。
山區相當缺乏教育資源,長期有藏傳、南傳法師在當地關懷,當他們知道佛光山要辦育幼院,很積極地推薦孩子過來。二○○五年下旬正式招收,年齡介於七歲到十五歲之間,至今有十八人。
例如,來自印度西北拉達克深山的正法(Diskist)、正妙(Samchok)等;印度東北靠近西藏的Arunachal省達旺(Tawang)區,有正如(Tashi)、正喜(Tsering)、正戒(Yangin)等。德里東北的喜馬扎省(Hinachal)橫跨喜馬拉雅山,也是恆河源頭入口處的有正化(Vij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