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面對逐年增加的健保支出,明年元月上路的二代健保將同時推行醫藥科技評估 (HTA),重新確認新醫材及新藥品的成本效益,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將成為主要檢討對象。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長沈茂庭表示,以前引進新的醫材及藥品,只強調有沒有效,但有效的醫材及藥品往往很貴,雖能延長癌症患者生命,卻無法完全治癒,不見得符合經濟效益。
健保財務日漸困窘,健保局未來引進新的醫材及藥品時,除了評估醫療效果外,也將考慮成本。沈茂庭舉癌症標靶藥物為例,患者每個月的藥費少說六、七萬元,多則十幾萬元,對健保及家屬都是不小的負擔。他表示,一年上百萬元的藥費到底值不值得?社會到底願不願意支付?都有再討論的空間。
沈茂庭認為,醫藥科技評估將深入討論包括癌症標靶藥物等高單價新醫材及藥品的情形,尋求社會共識,再決定健保該不該給付,或是給付到哪種程度。